⒈ 宋代民间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之一。又名迓鼓或村里迓鼓。相传创始于军中。舞者装扮成男女、僧道及不同行业的种种人物。
⒈ 宋 代民间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之一。又名迓鼓或村里迓鼓。相传创始于军中。舞者装扮成男女、僧道及不同行业的种种人物。参阅《类说》卷四七引 宋 范正敏 《遯斋闲览》。
引宋 彭乘 《续墨客挥犀·教军士为讶鼓》:“王子醇 初平 熙河,边陲寧静,讲武之暇,因教军为讶鼓戏,数年间遂盛行於世。其举动舞按之节与优人之词,皆 子醇 所製也。或云 子醇 尝与西人对阵,兵未交, 子醇 命军士百餘人装为讶鼓队绕出军前,虏见皆愕眙,进兵奋击,大破之。”
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三官此夕欢谐,金莲万盏,撒向天街。讶鼓通宵,花灯竟起,五夜齐开。”
⒈ 一种乡村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。
“讶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à]
汉字 | 讶 |
---|---|
读音 | [yà] |
注音 | ㄧㄚˋ |
部首 | [讠] 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6 部外:4 |
异体字 | 訝 冴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訝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BB6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aht 仓颉:ivmvh 郑码:shi 四角:31740 |
笔顺编码 | 451523 |
笔顺笔画 | 丶フ一フ丨ノ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折提 横 撇折 竖钩 撇 |
诧异;惊奇:惊讶。
基本字义
讶
(訝)
yà ㄧㄚˋ
惊奇,奇怪:讶然。讶异。惊讶。 同“迓”,迎接。英语 express surprise, be surprised
德语 verblüffte
“鼓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gǔ]
汉字 | 鼓 |
---|---|
读音 | [gǔ] |
注音 | ㄍㄨˇ |
部首 | [鼓] 鼓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3 部外:0 |
异体字 | 皷 鼔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皼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9F13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fkuc 仓颉:gtje 郑码:bjex 四角:44147 |
笔顺编码 | 1212514311254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一丨フ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点 撇 提 横 竖 横撇/横钩 捺 |
1.打击乐器,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,中间空,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:腰鼓。手鼓。花鼓。
2.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石鼓。蛙鼓。耳鼓。
3.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;敲:鼓琴。鼓掌。
4.用风箱等扇(风):鼓风。
5.发动;振奋:鼓动。鼓励。鼓舞。鼓起勇气。
6.凸起;胀大: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。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。
7.形容凸起的程度高:钱包很鼓。口袋装得鼓鼓的。
8.姓。
鼓
gǔ ㄍㄨˇ
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è)。鼓角(jiǎo)。大鼓。 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 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 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英语 drum; beat, top, strike
德语 Trommel (S, Mus),Radikal Nr. 207 = Trommel, trommeln, schlagen, Musik spielen, ermuntern, Luft hineinblas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