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又名齿龈,指牙床周围组织,分上龈、下龈。
英gum;
⒈ 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口腔软组织。
引宋 苏轼 《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》诗:“青斑照匕箸,脆响鸣牙齦。”
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奇谑三·种牙》:“復洗牙齦。”
泛指口齿。 清 唐孙华 《狎客》诗:“叫譟沸螻蚓,毁誉随牙齦。”
⒈ 齿龈的别名。参见「齿龈」条。
“牙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á]
汉字 | 牙 |
---|---|
读音 | [yá] |
注音 | ㄧㄚˊ |
部首 | [牙] 牙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4 部外:0 |
异体字 | 伢 齖 ???? ???? ???? ???? 芽 衙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259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ahte 仓颉:mvdh 郑码:hi 四角:71240 |
笔顺编码 | 1523 |
笔顺笔画 | 一フ丨ノ |
笔顺名称 | 横 撇折 竖钩 撇 |
1.人和高等动物咬切、咀嚼食物的器官,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。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,分为切牙、尖牙、前磨牙、磨牙。通称牙齿,也叫齿。
2.特指象牙:牙筷。牙章。牙雕。
3.形状像牙齿的东西:牙子。
4.姓。
5.牙子2:牙行。
基本字义
牙
yá ㄧㄚˊ
齿(古代把大齿称为“牙”,现在“牙”是齿的通称,亦称“牙齿”):牙垢。牙龈。牙碜。牙祭。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:抽屉牙子。 特指象牙:牙雕。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:牙商。牙行。 姓。英语 tooth, molars, teeth; serrated
德语 Zahn (S),Zahnarzt (S),Zahnfleisch (S),Ya (Eig, Fam),Radikal Nr. 92 = Eckzahn, Zahn, Zähne
“龈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yín] [kěn]
汉字 | 龈 |
---|---|
读音 | [yín][kěn] |
注音 | ㄧㄣˊ|ㄎㄣˇ |
部首 | [齿] 齿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4 部外:6 |
异体字 | 齦 龂 齗 㸧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齦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9F88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hwbe|hwbv 仓颉:yuav 郑码:ioxo 四角:27732 |
笔顺编码 | 21213452511534 |
笔顺笔画 | 丨一丨一ノ丶フ丨フ一一フノ丶 |
笔顺名称 | 竖 横 竖 横 撇 点 竖折/竖弯 竖 横折 横 横 竖提 撇 捺 |
[yín]
牙龈。
[kěn]同“啃”。
基本字义
龈
(齦)
yín ㄧㄣˊ
〔齿龈〕包住齿颈的黏膜组织,粉红色,内有血管和神经。亦称“牙龈”;通称“牙床”;有的地区称“牙花子。”(齦)其它字义
龈
(齦)
kěn ㄎㄣˇ
◎ 同“啃”。
英语 gums
德语 beißen, schneiden ,Gummis, Zahnfleisch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