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遗声的意思

shēng

遗声


拼音yí shēng
注音一ˊ ㄕㄥ

繁体遺聲

词语解释

遗声[ yí shēng ]

⒈  指过去留下的乐曲。

⒉  犹馀音。

⒊  泛指留下声音。

⒋  谓留下好名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过去留下的乐曲。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故《商》者,五帝之遗声也。”
晋 潘岳 《河阳县作》诗之一:“齐 都无遗声, 桐乡 有餘謡。”
《宋史·乐志十七》:“此谱,相传即 开元 遗声也。”

⒉  犹馀音。

三国 魏 繁钦 《与魏文帝笺》:“而此孺子遗声抑扬,不可胜穷,优游转化,餘弄未尽。”
南朝 宋 鲍照 《乐府·升天行》:“凤臺 无还驾,簫管有遗声。”
宋 苏轼 《张安道见示近诗》:“云见 浮丘伯,吹簫明月岑。遗声落 淮 泗,蛟鼉为悲吟。”
明 汪廷讷 《广陵月》第四出:“人人侧耳,尽息喧嚣,真个是遗声振木,游响停云。”

⒊  泛指留下声音。

金 元好问 《秋望赋》:“菊鲜鲜而散花,雁杳杳而遗声。”

⒋  谓留下好名声。

三国 魏 曹植 《任城王诔》:“王虽薨徂,功著丹青。人谁不没,贵有遗声。”
《宋书·颜延之传》:“若不能遗声,欲人出己,知柄在虚求,不可校得。”

“遗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í]  

遗

汉字
读音[yí]
注音ㄧˊ
部首[辶]  走之旁
笔画总笔画:12 部外:9
异体字 遺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
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
繁体字形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9057
其它编码五笔:khgp 仓颉:ylmo 郑码:jilw 四角:35308
笔顺编码251212534454
笔顺笔画丨フ一丨一丨フノ丶丶フ丶
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横折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

“遗”字的意思

[yí]

1.遗失。

2.遗失的东西:路不拾遗。

3.遗漏:遗忘。补遗。

4.留下:遗迹。遗憾。不遗余力。

5.专指死人留下的:遗容。遗嘱。遗著。

6.排泄大小便或精液(多指不自主的):遗矢。遗尿。遗精。

[wèi]

赠与;送给:遗之千金。

“遗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(遺)

yí ㄧˊ

丢失:遗失。遗落。 漏掉:遗忘。遗漏。 丢失的东西,漏掉的部分:补遗。路不拾遗。 余,留:遗留。遗俗。遗闻。遗址。遗风。遗憾。遗老(➊经历世变的老人;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)。 死人留下的:遗骨。遗言。遗嘱。 不自觉地排泄:遗尿。遗精。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:遗传。 抛弃:遗弃。

英语 lose; articles lost; omit

德语 hinterlassen, zurücklassen ,verlieren

“声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ēng]  

声

汉字
读音[shēng]
注音ㄕㄥ
部首[士]  士字旁
笔画总笔画:7 部外:4
异体字 磬 聲
字形结构上下结构
繁体字形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58F0
其它编码五笔:fnr 仓颉:gah 郑码:bxm 四角:40207
笔顺编码1215213
笔顺笔画一丨一フ丨一ノ
笔顺名称 横 竖 横 横折 竖 横 撇

“声”字的意思

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

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

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

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

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

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

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“声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(聲)

shēng ㄕㄥˉ

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:声音。声带。消息,音讯:声息。不通声气。说出来让人知道,扬言,宣称:声明。声辩(公开辩白)。声泪俱下。声嘶力竭。名誉:名声。音乐歌舞:声伎(女乐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声色。

英语 sound, voice, noise; tone; music

德语 Ton, Stimme (Mus)​,Laut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