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谓以言语解说。
⒉ 引申指语言的迹象。
⒈ 谓以言语解说。
引《陈书·傅縡传》:“言为心使,心受言詮。”
唐 张说 《闻雨》诗:“声真不世识,心醉岂言詮。”
清 黄景仁 《题钱舜举画林和靖小像》诗:“此花只合先生诗,便著言詮都絶俗。”
吕澂 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第六讲:“真谛本身是无相,谈不上什么区别,但真谛之说为真谛,仍需要言诠。”
⒉ 引申指语言的迹象。
引《古尊宿语录·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普说语录》:“古人不得已,向无言詮处假立言詮,无方便中巧施方便。”
元 耶律楚材 《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》:“知是圣人道,安得形言詮!”
《花月痕》第十五回:“采秋 説道:‘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,落了言詮,已非上乘。’”
“言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án]
汉字 | 言 |
---|---|
读音 | [yán] |
注音 | ㄧㄢˊ |
部首 | [言] 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7 部外:0 |
异体字 | 䇾 訁 ???? ???? ???? 讠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A0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yyy 仓颉:ymmr 郑码:sa 四角:00601 |
笔顺编码 | 4111251 |
笔顺笔画 | 丶一一一丨フ一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 横 横 竖 横折 横 |
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
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
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
4.姓。
基本字义
言
yán ㄧㄢˊ
讲,说:言说。言喻。言道。言欢。言情。言必有中(zhòn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说的话:言论。言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言。言语。言简意赅。汉语的字:五言诗。七言绝句。洋洋万言。语助词,无义:言归于好。“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”。姓。英语 words, speech; speak, say
德语 Wort, Wörter (S),sprechen (V),Yan (Eig, Fam),Radikal Nr. 149 = sprechen, sagen, Wort (Varianten: 讠, 訁)
“诠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quán]
汉字 | 诠 |
---|---|
读音 | [quán] |
注音 | ㄑㄩㄢˊ |
部首 | [讠] 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8 部外:6 |
异体字 | 詮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詮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BE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wgg 仓颉:ivomg 郑码:soc 四角:38714 |
笔顺编码 | 45341121 |
笔顺笔画 | 丶フノ丶一一丨一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折提 撇 捺 横 横 竖 横 |
1.说明;解释:诠释。
2.事理;道理:真诠。
基本字义
诠
(詮)
quán ㄑㄩㄢˊ
解释:诠解。诠注。诠释。诠证。诠言。诠次(a.条理、层次,如“辞无诠诠”;b.选择和编排,如“诠诠不精,致有差误”)。事物的理:直诠(即真理)。发必中(zhòng )诠(说出话来必定符合事理)。诠有专长。博诠多才。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:诠说。哲诠。数诠。英语 explain, expound, comment on
德语 darlegen, erklären, kommentieren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