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以后;以来。
⒈ 以后;以来。
引唐 白居易 《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并序》:“自 天宝 已还,山东士人,皆改葬两京,利於便近。”
唐 陈鸿 《长恨歌传》:“揖方士,问‘皇帝安否’,次问 天宝 已还事。”
《旧唐书·吐蕃传论》:“自 秦 汉 已还,载籍大备,可得而详也。”
⒈ 已经归还。
例如:「借书已还」。
⒉ 以来。
引《旧唐书·卷一九六·吐蕃传下·史臣曰》:「自秦汉已还,载籍大备,可得而详也。」
唐·陈鸿《长恨传》:「揖方士,问:『皇帝安否?』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。」
“已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ǐ]
汉字 | 已 |
---|---|
读音 | [yǐ] |
注音 | ㄧˇ |
部首 | [己] 己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3 部外:0 |
异体字 | 以 巳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DF2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nnnn 仓颉:su 郑码:yya 四角:17717 |
笔顺编码 | 515 |
笔顺笔画 | フ一フ |
笔顺名称 | 横折 横 竖弯钩 |
1.停止:争论不已。
2.副词。已经:早已知道。
3.文言副词。太:不为已甚。吾得仲父已难矣。
4.后来;不多时:其母…见长蛇数丈入榻下,已忽不见。
5.古又同“以”。
已
yǐ ㄧˇ
止,罢了:学不可以已。死而后已。 表示过去:已经。事已至此。已往。业已。 后来,过了一些时间,不多时:已忽不见。 太,过:不为已甚。 同“以”。英语 already; finished; stop
德语 schon, allzu, danach, bereits ,Yi (Eig, Fam)
“还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huán] [hái]
汉字 | 还 |
---|---|
读音 | [huán][hái] |
注音 | ㄏㄨㄢˊ|ㄏㄞˊ |
部首 | [辶] 走之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7 部外:4 |
异体字 | 還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半包围结构 |
繁体字形 | 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FD8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gipi|dhpi 仓颉:ymf 郑码:giw 四角:31309 |
笔顺编码 | 1324454 |
笔顺笔画 | 一ノ丨丶丶フ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撇 竖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|
[hái]
1.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:十年没见了,她还那么年轻。半夜了,他还在工作。
2.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:今天比昨天还冷。改完作业,还要备课。
3.用在形容词前,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(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):屋子不大,收拾得倒还干净。
4.用在上半句话里,表示陪衬,下半句进而推论,多用反问的语气;尚且:你还搬不动,何况我呢?
5.表示没想到如此,而居然如此(多含赞叹语气):他还真有办法。
6.表示早已如此:还在几年以前,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。
[huán]1.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:还家。还乡。还俗。退耕还林。
2.归还:偿还。还书。
3.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:还嘴。还手。还击。还价。还礼。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。
4.姓。
还
(還)
huán ㄏㄨㄢˊ
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:还乡。还俗。衣锦还乡。返老还童。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。还手。还击。以眼还眼。以牙还牙。 偿付:归还。偿还。还本。原物奉还。 同“环”,环绕。 姓。还
(還)
hái ㄏㄞˊ
依然,仍然:这本书还没有看完。 更加:今天比昨天还冷。 再,又:锻炼身体,还要注意休息。 尚,勉强过得去:身体还好。 尚且:他还搬不动,何况我呢?英语 still, yet, also, besides
德语 auch ,zurückgeben, zurückkehren, zurückkommen (V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