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死者生前留下来的话;遗嘱。
例忠烈遗言。——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英words of the deceased;
⒉ 指前贤的遗训。
英teachings of men of virtue;
⒈ 临终的话。
引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楚子囊 还自伐 吴,卒。将死,遗言谓 子庚 :‘必城 郢。’”
《新唐书·高俭传》:“长孙无忌 伏马前,陈 士廉 遗言,乞不临丧。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一:“今染病危急,万一不好,有甚遗言回覆父母?”
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十一章二:“死时留下几句哀切的遗言:‘如此国家,如此社会,如此自身,无能为力矣。’”
⒉ 犹古训。
引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不闻先王之遗言,不知学问之大也。”
汉 王粲 《公宴》诗:“古人有遗言,君子福所绥。”
清 朱仕琇 《送叶蔚文南归序》:“今通政 雷先生 服 孔子 遗言,能自得其志。”
⒊ 遗漏之语,不尽之言。
引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道要在斯,无有遗言。”
⒋ 留传下来的说法;古词语。
引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十四:“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,是古之遗言也。”
章炳麟 《文学说例》:“语有恶其冗长,而施用遗言,则一二字可了者,于势固最为径便。”
⒈ 人在临终前所遗留的言辞。
引《薛仁贵征辽事略》:「怀玉曰:『父死有遗言,臣当战之。』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我儿可听我的遗言,将来娶妻生子,守著我的坟墓,不要出去做官。」
“遗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í]
汉字 | 遗 |
---|---|
读音 | [yí] |
注音 | ㄧˊ |
部首 | [辶] 走之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2 部外:9 |
异体字 | 遺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半包围结构 |
繁体字形 | 遺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905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khgp 仓颉:ylmo 郑码:jilw 四角:35308 |
笔顺编码 | 251212534454 |
笔顺笔画 | 丨フ一丨一丨フノ丶丶フ丶 |
笔顺名称 |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横折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|
[yí]
1.遗失。
2.遗失的东西:路不拾遗。
3.遗漏:遗忘。补遗。
4.留下:遗迹。遗憾。不遗余力。
5.专指死人留下的:遗容。遗嘱。遗著。
6.排泄大小便或精液(多指不自主的):遗矢。遗尿。遗精。
[wèi]赠与;送给:遗之千金。
基本字义
遗
(遺)
yí ㄧˊ
丢失:遗失。遗落。 漏掉:遗忘。遗漏。 丢失的东西,漏掉的部分:补遗。路不拾遗。 余,留:遗留。遗俗。遗闻。遗址。遗风。遗憾。遗老(➊经历世变的老人;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)。 死人留下的:遗骨。遗言。遗嘱。 不自觉地排泄:遗尿。遗精。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:遗传。 抛弃:遗弃。英语 lose; articles lost; omit
德语 hinterlassen, zurücklassen ,verlieren
“言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án]
汉字 | 言 |
---|---|
读音 | [yán] |
注音 | ㄧㄢˊ |
部首 | [言] 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7 部外:0 |
异体字 | 䇾 訁 ???? ???? ???? 讠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A0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yyy 仓颉:ymmr 郑码:sa 四角:00601 |
笔顺编码 | 4111251 |
笔顺笔画 | 丶一一一丨フ一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 横 横 竖 横折 横 |
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
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
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
4.姓。
基本字义
言
yán ㄧㄢˊ
讲,说:言说。言喻。言道。言欢。言情。言必有中(zhòn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说的话:言论。言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言。言语。言简意赅。汉语的字:五言诗。七言绝句。洋洋万言。语助词,无义:言归于好。“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”。姓。英语 words, speech; speak, say
德语 Wort, Wörter (S),sprechen (V),Yan (Eig, Fam),Radikal Nr. 149 = sprechen, sagen, Wort (Varianten: 讠, 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