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犹废墟。
⒈ 犹废墟。
引唐 高适 《古大梁行》:“遗墟但见狐狸迹,古地空餘草木根。”
宋 苏舜钦 《和邻几登繁台塔》:“孝王 有遗墟,寥落千里餘。”
金 元好问 《镇州与文举百一饮》诗:“翁仲遗墟草棘秋,苍龙双闕记神州。”
清 翁志琦 《田氏紫荆里》诗:“田氏 遗墟没草莱,春风犹见紫荆开。”
“遗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í]
汉字 | 遗 |
---|---|
读音 | [yí] |
注音 | ㄧˊ |
部首 | [辶] 走之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2 部外:9 |
异体字 | 遺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半包围结构 |
繁体字形 | 遺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905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khgp 仓颉:ylmo 郑码:jilw 四角:35308 |
笔顺编码 | 251212534454 |
笔顺笔画 | 丨フ一丨一丨フノ丶丶フ丶 |
笔顺名称 |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横折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|
[yí]
1.遗失。
2.遗失的东西:路不拾遗。
3.遗漏:遗忘。补遗。
4.留下:遗迹。遗憾。不遗余力。
5.专指死人留下的:遗容。遗嘱。遗著。
6.排泄大小便或精液(多指不自主的):遗矢。遗尿。遗精。
[wèi]赠与;送给:遗之千金。
基本字义
遗
(遺)
yí ㄧˊ
丢失:遗失。遗落。 漏掉:遗忘。遗漏。 丢失的东西,漏掉的部分:补遗。路不拾遗。 余,留:遗留。遗俗。遗闻。遗址。遗风。遗憾。遗老(➊经历世变的老人;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)。 死人留下的:遗骨。遗言。遗嘱。 不自觉地排泄:遗尿。遗精。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:遗传。 抛弃:遗弃。英语 lose; articles lost; omit
德语 hinterlassen, zurücklassen ,verlieren
“墟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ū]
汉字 | 墟 |
---|---|
读音 | [xū] |
注音 | ㄒㄩ |
部首 | [土] 提土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4 部外:11 |
异体字 | 圩 虚 虛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89F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fhag|fhog 仓颉:gypc 郑码:biku 四角:41112 |
笔顺编码 | 12121531522431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一丨一フノ一フ丨丨丶ノ一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提 竖 横 横撇/横钩 撇 横 竖弯钩 竖 竖 点 撇 横 |
1.原来许多人家居住过而现在已经荒废了的地方:废墟。
2.村庄:墟里。
3.同“圩(xū)”。
墟
xū ㄒㄩˉ
有人住过而现已荒废的地方:废墟。殷墟。墟里(村落)。丘墟(①废墟,荒地;②坟墓)。 土丘。 毁坏,使成为废墟。 同“圩”。英语 high mound; hilly countryside; wastel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