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激起尘土。
⒉ 晋葛洪《神仙传·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:‘接侍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,向到蓬莱,水又浅于往者,会时略半也,岂将复还为陵陆乎?’方平笑曰:‘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。’”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。
⒊ 喻征战。
⒈ 激起尘土。
引战国 楚 宋玉 《风赋》:“夫庶人之风,塕然起於穷巷之间,堀堁扬尘,勃鬱烦寃。”
汉 王粲 《杂诗》:“风飇扬尘起,白日忽已冥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九回:“乡中父老,扬尘遮道,奉觴进酒,效 汉高祖 还 沛 之事。”
刘白羽 《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·第三封》:“地面在你底下扬尘,桥在发吼。”
⒉ 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。
引晋 葛洪 《神仙传·麻姑》:“麻姑 自説云:‘接侍以来,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,向到 蓬莱,水又浅於往者,会时畧半也,岂将復还为陵陆乎?’ 方平 笑曰:‘圣人皆言海中復扬尘也。’”
宋 陆游 《护国天王院过之有感》诗:“古传 东海 会扬尘,君看此地亦荆榛。”
陈三立 《次韵答金大润培金》:“扬尘沧海弹指耳,苦对鶯飞草长时。”
柳亚子 《<二十世纪大舞台>发刊词》:“西风残照, 汉 家之陵闕已非, 东海 扬尘, 唐 代之冠裳莫问。”
⒊ 喻征战。
引《北史·高允传》:“帝( 魏庄帝 )亲送於 河桥 上,举酒指水曰:‘卿兄弟 冀 部豪杰,能令士卒致死。京城儻有变,可为朕 河 上一扬尘。’”
⒈ 扬起尘土。
引《三国演义·第七九回》:「乡中父老,扬尘遮道,奉觞进酒,效汉高祖还沛之事。」
《西游记·第一二回》:「当时三位引至御前,扬尘舞蹈。」
⒉ 比喻战争。
引《北史·卷三一·高允传》:「京城傥有变,可为朕河上一扬尘。」
“尘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chén]
汉字 | 尘 |
---|---|
读音 | [chén] |
注音 | ㄔㄣˊ |
部首 | [小] 小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6 部外:3 |
异体字 | 塵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繁体字形 | 塵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C18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iff 仓颉:fg 郑码:kob 四角:90104 |
笔顺编码 | 234121 |
笔顺笔画 | 丨ノ丶一丨一 |
笔顺名称 | 竖 撇 点 横 竖 横 |
1.飞扬的或停附在物体上的灰土:尘埃。
2.佛教道教指现实世界:红尘。尘凡。
3.行迹;踪迹:步人后尘。
尘
(塵)
chén ㄔㄣˊ
飞扬的灰土:尘土。尘埃。尘垢。尘芥(尘土和小草,喻轻微的事物)。粉尘。烟尘。甚嚣尘上。望尘莫及。 佛家、道家指人间:红尘。尘世。英语
dust, dirt, ashes, cinders
德语 Erde ,Stau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