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不合礼义而设置的祠庙,邪祠。
⒈ 不合礼义而设置的祠庙,邪祠。
引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淫祠惑民费财,前典所絶,可并下在所除诸房庙。”
宋 范镇 《东斋记事》卷三:“﹝ 陈公弼 ﹞又知 虔州 雩都县,毁淫祠数百区,勒巫覡为良民七十餘家。”
清 俞正燮 《癸巳类稿·非无鬼》:“北有野祭,南或淫祠,是天之下,地之上,皆明鬼者也。”
康有为 《上清帝第二书》:“并令乡落淫祠,悉改为 孔子 庙。”
⒈ 滥设的祠庙。
引《宋书·卷三·武帝本纪下》:「淫祠惑民费财,前典所绝,可并下在所除诸房庙。」
《新唐书·卷一一五·狄仁杰传》:「吴、楚俗多淫祠,仁杰一禁止,凡毁千七百房,止留夏禹、吴太伯、季札、伍员四祠而已。」
“祠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cí]
汉字 | 祠 |
---|---|
读音 | [cí] |
注音 | ㄘˊ |
部首 | [礻] 示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9 部外:5 |
异体字 | 祀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96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pynk 仓颉:ifsmr 郑码:wsaj 四角:37220 |
笔顺编码 | 452451251 |
笔顺笔画 | 丶フ丨丶フ一丨フ一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撇/横钩 竖 点 横折钩 横 竖 横折 横 |
祠堂:宗祠。武侯祠。
基本字义
祠
cí ㄘˊ
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、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:祠堂。祠庙。宗祠。古代指春祭(品物少,多文词)。英语 ancestral temple; offer sacrif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