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俚俗靡曼的音乐。
⒈ 指俚俗靡曼的音乐。参见“哇咬”。
引唐 柳宗元 《答问》:“黄鐘、元间之登清庙也,鏗天地,动神祇,而呜呜咬哇,不入里耳。”
集注引 孙汝听 曰:“咬哇,邪声。”
宋 梅尧臣 《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》:“公不遗旧许频往,何必丝管喧咬哇。”
“哇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wā] [wa]
汉字 | 哇 |
---|---|
读音 | [wā][wa] |
注音 | ㄨㄚ|˙ㄨㄚ |
部首 | [口] 口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9 部外:6 |
异体字 |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4C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kffg 仓颉:rgg 郑码:jbb 四角:64014 |
笔顺编码 | 251121121 |
笔顺笔画 | 丨フ一一丨一一丨一 |
笔顺名称 |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横 竖 横 |
[wā]
形容呕吐声、大哭声等:孩子吓得哇哇叫。哇的一声把刚吃的东西全吐了。
[wa]“啊”受到前一字收音u或ao的影响而发生的变音:才几天工夫哇,麦子就长过了膝盖。你好哇?参看“啊”·a。
基本字义
哇
wā ㄨㄚˉ
象声词,形容哭声、呕吐声:哇地吐了一地。 指靡靡之音:淫哇。其它字义
哇
wB ㄨㄚ
◎ 助词,大致相当于“啊”(前面紧挨着的音一定是u、ao、ou等结尾的)多好哇!快走哇!
英语 vomit; cry of an infa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