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一律;全部。
⒈ 一律;全部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法正传》:“其计莫若尽驱 巴西、梓潼 民内 涪水 以西,其仓廩野穀,一皆烧除,高垒深沟,静以待之。”
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梁孝元 前在 荆州,有 丁覘 者, 洪亭 民耳,颇善属文,殊工草隶; 孝元 书记,一皆使之。”
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雅量》:“卢晋公 为门下侍郎,过吏部选人官,谓同过给事中曰:‘吾徒侥倖至多,此辈优一资半级,何足问也。’一皆注定,未曾退量。”
梁启超 《新民说》第十八节:“故专制之国,无论上下贵贱,一皆以变诈倾巧相遇,盖有迫之,使不得不然者矣!”
“一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ī]
汉字 | 一 |
---|---|
读音 | [yī] |
注音 | ㄧ |
部首 | [一] 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 部外:0 |
异体字 | 壹 弌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0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ggll 仓颉:m 郑码:a 四角:10000 |
笔顺编码 | 1 |
笔顺笔画 | 一 |
笔顺名称 | 横 |
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
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
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
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
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
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
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
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
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一
yī ㄧˉ
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 纯;专:专一。一心一意。 全;满:一生。一地水。 相同:一样。颜色不一。 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织。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:算一算。试一试。 乃;竞:一至于此。 部分联成整体:统一。整齐划一。 或者:一胜一负。 初次:一见如故。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英语 one; a, an; alone
德语 eins (1) (Num),Radikal Nr. 1 = eins (1),sobald (Adv)
“皆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jiē]
汉字 | 皆 |
---|---|
读音 | [jiē] |
注音 | ㄐㄧㄝ |
部首 | [白] 白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9 部外:4 |
异体字 | 偕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686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xxrf 仓颉:ppha 郑码:rrrn 四角:22602 |
笔顺编码 | 153532511 |
笔顺笔画 | 一フノフノ丨フ一一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撇 竖 横折 横 横 |
都;都是:比比皆是。尽人皆知。有口皆碑。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皆
jiē ㄐㄧㄝˉ
全,都:皆大欢喜。人人皆知。放之四海而皆准。英语 all, every, everybody
德语 ganz, allesamt, alle, völlig (Adj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