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护卫所持的旗帜、伞、扇、武器等。
英flags,weapons,etc.;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;
⒈ 指用于仪卫或赛会的武器、旗帜、伞、扇等。
引《晋书·五行志上》:“王敦 在 武昌,铃下仪仗生华如莲华,五六日而萎落。”
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皇太子纳妃》:“皇太子纳妃,卤部仪仗,宴乐仪卫。妃乘厌翟车,车上设紫色团盖……四马驾之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﹝ 董卓 ﹞自此愈加骄横,自号为‘尚父’,出入僭天子仪仗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马彪》:“少无赖,尝衝突 固原 提督仪仗,提督命杖於辕门。”
鲁迅 《朝花夕拾·五猖会》:“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,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,一定已在下午,仪仗之类,也减而又减,所剩的极其寥寥。”
⒉ 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、标志等。
⒈ 仪卫用的器具。古时帝王、官员外出时护卫所持的旗帜、伞、扇、武器等。
引《新唐书·卷四六·百官志一》:「库部郎中、员外郎,各一人,掌戎器、卤簿仪仗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八回》:「自此愈加骄横,自号为尚父,出入僭天子仪仗。」
⒉ 担任仪卫的军队。
引《新唐书·卷二三·仪卫志上》:「朔望受朝及蕃客辞见,加纛、槊队,仪仗减半。」
“仪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í]
汉字 | 仪 |
---|---|
读音 | [yí] |
注音 | ㄧˊ |
部首 | [亻] 单人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5 部外:3 |
异体字 | 儀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儀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EA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wyqy|wyry 仓颉:oik 郑码:nsos 四角:24203 |
笔顺编码 | 32434 |
笔顺笔画 | ノ丨丶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点 撇 捺 |
1.人的外表:仪表。仪容。威仪。
2.礼节;仪式:司仪。行礼如仪。
3.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4.倾心;向往:心仪已久。
5.姓。
6.仪器:仪表。地动仪。半圆仪。
基本字义
仪
(儀)
yí ㄧˊ
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姓。英语 ceremony, rites gifts; admire
德语 Apparat (S),Bräuche (S),Erscheinung (S),derzeitig, gegenwärtig (Adj),Yi (Eig, Fam)
“仗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zhàng]
汉字 | 仗 |
---|---|
读音 | [zhàng] |
注音 | ㄓㄤˋ |
部首 | [亻] 单人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5 部外:3 |
异体字 |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D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wdyy 仓颉:ojk 郑码:naos 四角:25200 |
笔顺编码 | 32134 |
笔顺笔画 | ノ丨一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横 撇 捺 |
1.兵器的总称:仪仗。明火执仗。
2.拿着(兵器):仗剑。
3.凭借;倚仗:狗仗人势。他仗着自己老子的势力欺负人。
4.指战争或战斗:胜仗。败仗。这一仗打得真漂亮。打好春耕生产这一仗。
基本字义
仗
zhàng ㄓㄤˋ
兵器:仪仗。明火执仗。拿着兵器:仗剑。战争:打仗。胜仗。凭借,依靠:倚仗。仰仗。仗恃。仗义执言(为了正义说公道话)。英语 rely upon; protector; fight; war, weaponry
德语 kämpfen, Kampf (S),Schlacht (S),Schlachtschiff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