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有节操、情操的或有武士风度的人。
例嗟乎义士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英high-minded man;
⒉ 支持正义、维护正义的人,支持公正的人。
英person who upholds justice;
⒊ 有正义感的人,行为正当的或公正的人;有操行、明辨是非的人。
英righteous man;
⒈ 恪守大义、笃行不苟的人。
引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武王 克 商,迁九鼎于 雒邑,义士犹或非之。”
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楚接舆妻》:“义士非礼不动,不为贫而易操,不为贱而改行。”
宋 苏轼 《大臣论上》:“天下不幸而无明君,使小人执其权。当此之时,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。”
⒉ 指侠义之士。
引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赵襄子 曰:‘彼义士也,吾谨避之耳。’”
唐 司空图 《冯燕歌》:“魏 中义士有 冯燕,游侠 幽 并 最少年。”
⒊ 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。
引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阴沟水》:“城东南有一碑,碑文悉破无验,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:熹平 元年,义士门生 沛国 萧刘定兴 立。”
清 翟灏 《通俗编·释道》:“汉 《曹全碑》阴:义士某千,义士某五百。义士盖但出财之人。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。 宋太宗 朝避御名,凡义字皆改为信。今之信士,即 汉 碑所称义士也。”
⒋ 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,称为“义士”。亦称“义民”。
⒈ 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。
引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「武王克商,迁九鼎于雒邑,义士犹或非之。」
《五代史平话·唐史·卷上》:「倏降忽叛,变诈多端,百姓为之离心,义士为之切齿。」
近烈士
⒉ 出财布施,慷慨乐助的人。宋太宗时为避御名,改称为「信士」。
引《通俗编·释道》引《金石文字记》:「汉曹全碑阴,义士某千,义士某五百。义士,盖但出财之人,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,宋太宗朝避御名,凡义字皆改为信。」
“义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ì]
汉字 | 义 |
---|---|
读音 | [yì] |
注音 | ㄧˋ |
部首 | [丶] 点 |
笔画 | 总笔画:3 部外:2 |
异体字 | 義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繁体字形 | 義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49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qi|yri 仓颉:ik 郑码:sos 四角:40003 |
笔顺编码 | 434 |
笔顺笔画 | 丶ノ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撇 捺 |
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
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
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
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
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
6.姓。
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基本字义
义
(義)
yì ㄧˋ
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:正义。义不容辞。义无反顾。仗义直言。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务。义愤。义演。见义勇为。情谊:义气。恩义。义重如山。意思,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:意义。含义。释义。微言大义。指认为亲属的:义父。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姓。英语 right conduct, righteousness
德语 Bedeutung, Sinn ,Gerechtigkeit, gerecht
“士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ì]
汉字 | 士 |
---|---|
读音 | [shì] |
注音 | ㄕˋ |
部首 | [士] 士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3 部外:0 |
异体字 |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8EB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fghg 仓颉:jm 郑码:baa 四角:40100 |
笔顺编码 | 121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一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横 |
1.古代指未婚的男子。
2.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。
3.士人:士农工商。
4.军人:士兵。士气。
5.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,在尉以下:上士。中士。下士。
6.指某些技术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技士。助产士。
7.对人的美称:烈士。勇士。女士。
8.姓。
士
shì ㄕˋ
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:士族。士大夫。 旧时指读书人:士子。士民。学士。 未婚的男子,泛指男子:士女。 对人的美称:志士。烈士。女士。 军衔的一级,在尉以下;亦泛指军人;上士。士兵。士卒。士气。 称某些专业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 姓。英语 scholar, gentleman; soldier
德语 Geisteswissenschaftler (S),Gelehrte (S),Shi (Eig, Fam),Leibwächter (schwarzer Stein im chinesischen Schach) ,Radikal Nr. 33 = Gelehrter, Intellektueller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