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承认罪过。
⒈ 承认罪过。
引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帝初于 歷山,往于田,日号泣于旻天,于父母,负罪引慝。”
唐 柳宗元 《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》:“天子加惠羣臣而引慝焉,德至厚也。”
⒈ 引咎自责。
引《书经·大禹谟》:「帝初于历山,往于田,日号泣于旻天,于父母,负罪引慝。」
唐·柳宗元〈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〉:「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,德之厚也。」
“引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ǐn]
汉字 | 引 |
---|---|
读音 | [yǐn] |
注音 | ㄧㄣˇ |
部首 | [弓] 弓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4 部外:1 |
异体字 | 㧈 廴 ???? ???? ???? 靷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F15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xhh 仓颉:nl 郑码:yzi 四角:12200 |
笔顺编码 | 5152 |
笔顺笔画 | フ一フ丨 |
笔顺名称 | 横折 横 竖折折钩 竖 |
1.拉,伸:引力。引颈。引而不发。引吭高歌。
2.领,招来:引见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导。引荐。抛砖引玉。
3.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
4.退却:引退。引避。
5.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
6.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引(出殡)。
基本字义
引
yǐn ㄧㄣˇ
拉,伸:引力。引颈。引而不发。引吭高歌。领,招来:引见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导。引荐。抛砖引玉。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退却:引退。引避。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引(出殡)。英语 to pull, draw out, attract; to stretch
德语 ableiten, ablenken (V),führen, leiten, jmd. den Weg weisen (V),ziehen, anspannen (V)
“慝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tè]
汉字 | 慝 |
---|---|
读音 | [tè] |
注音 | ㄊㄜˋ |
部首 | [心] 心字底 |
笔画 | 总笔画:14 部外:10 |
异体字 | ???? 匿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615D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aadn 仓颉:srp 郑码:hejw 四角:71331 |
笔顺编码 | 11221325154544 |
笔顺笔画 | 一一丨丨一ノ丨フ一フ丶フ丶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横 竖 竖 横 撇 竖 横折 横 竖折/竖弯 点 斜钩 点 点 |
邪恶;罪恶;恶念:隐慝(人家不知道的罪恶)。
基本字义
慝
tè ㄊㄜˋ
奸邪,邪恶:隐慝(人家不知道的罪恶)。阴气。灾害:“以伏蛊慝”。英语 do evil in secret; evil, v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