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牵藤。
⒉ 清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时在轿前引导的鞭棍。
⒈ 牵藤。
引唐 钱起 《晚归蓝田旧居》诗:“引藤看古木,尝酒呪春鸡。”
⒉ 清 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时在轿前引导的鞭棍。参阅《清史稿·与服志四》、 清 福格 《听雨丛谈·伞扇制度》。
引《清朝野史大观·顺康朝大臣体制》:“康熙 初,三品以上乘舆呵殿,双藤彻扇,丙戌罢引藤,丁亥并撤拥扇,惟背灯笼题衔。壬辰冬,仍听乘舆藤扇如故。”
“引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ǐn]
汉字 | 引 |
---|---|
读音 | [yǐn] |
注音 | ㄧㄣˇ |
部首 | [弓] 弓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4 部外:1 |
异体字 | 㧈 廴 ???? ???? ???? 靷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F15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xhh 仓颉:nl 郑码:yzi 四角:12200 |
笔顺编码 | 5152 |
笔顺笔画 | フ一フ丨 |
笔顺名称 | 横折 横 竖折折钩 竖 |
1.拉,伸:引力。引颈。引而不发。引吭高歌。
2.领,招来:引见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导。引荐。抛砖引玉。
3.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
4.退却:引退。引避。
5.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
6.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引(出殡)。
基本字义
引
yǐn ㄧㄣˇ
拉,伸:引力。引颈。引而不发。引吭高歌。领,招来:引见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导。引荐。抛砖引玉。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退却:引退。引避。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引(出殡)。英语 to pull, draw out, attract; to stretch
德语 ableiten, ablenken (V),führen, leiten, jmd. den Weg weisen (V),ziehen, anspannen (V)
“藤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téng]
汉字 | 藤 |
---|---|
读音 | [téng] |
注音 | ㄊㄥˊ |
部首 | [艹] 草字头 |
笔画 | 总笔画:18 部外:15 |
异体字 | 䕨 籐 縢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5E4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aeui 仓颉:tbfe 郑码:equk 四角:44299 |
笔顺编码 | 122351143113424134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丨ノフ一一丶ノ一一ノ丶丨丶一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竖 撇 横折钩 横 横 点 撇 横 横 撇 捺 竖钩 点 提 撇 点 |
1.蔓生植物名。如白藤、紫藤等。有的茎细长,柔软而坚韧,可编织。
2.泛指匍匐茎或攀缘茎。如瓜藤、葡萄藤。
基本字义
藤
téng ㄊㄥˊ
指“白藤”、“紫藤”:藤条。藤椅。藤床。 〔藤黄〕➊常绿乔木,茎高达二十米,树脂黄色,有毒;➋这种植物的树脂,可作国画颜料。 泛指匍匐茎或攀援茎:藤本植物。瓜藤。葡萄藤。顺藤摸瓜。英语 rattan, cane; creeper plant
德语 Absenker (S),Kletterpflanzen (S),Ranke (S),Rattan (S),Rebe (S, Bio),Rotang (S),Schlingpflanzen (S),spanisches Rohr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