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一似的意思

一似


拼音yī sì
注音一 ㄙˋ

词语解释

一似[ yī sì ]

⒈  很像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很象。

《孔子家语·正论解》:“孔子 适 齐 过 泰山 之侧,有妇人哭於野者而哀,夫子式而听之,曰:‘此哀一似重有忧者。’”
唐 景云 《画松》诗:“画松一似真松树,且待寻诗记得无。”
元 燕公楠 《答程雪楼见寿》词:“空自许!早摇落江潭,一似琅琊树。”
《警世通言·崔待诏生死冤家》:“见两个着皂衫儿的,一似虞侯府干打扮。”
郭小川 《登九山》诗:“大坝如铁壁铜墙,长渠一似飞龙走兽。”

国语辞典

一似[ yī sì ]

⒈  好像。

宋·张炎〈长亭怨·跨匹马〉词:「漂流最苦,便一似,断蓬飞絮。」
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「见两个著皂衫的,一似虞侯府干打扮,入来铺里坐地。」

“一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ī]  

一

汉字
读音[yī]
注音
部首[一]  一字旁
笔画总笔画:1 部外:0
异体字 壹 弌 ????
字形结构独体字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4E00
其它编码五笔:ggll 仓颉:m 郑码:a 四角:10000
笔顺编码1
笔顺笔画
笔顺名称

“一”字的意思

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

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

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

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

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

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

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

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

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
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

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“一”字的基本解释

yī ㄧˉ

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 纯;专:专一。一心一意。 全;满:一生。一地水。 相同:一样。颜色不一。 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织。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:算一算。试一试。 乃;竞:一至于此。 部分联成整体:统一。整齐划一。 或者:一胜一负。 初次:一见如故。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
英语 one; a, an; alone

德语 eins (1)​ (Num)​,Radikal Nr. 1 = eins (1)​,sobald (Adv)

“似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sì]   [shì]  

似

汉字
读音[sì][shì]
注音ㄙˋ|ㄕˋ
部首[亻]  单人旁
笔画总笔画:6 部外:4
异体字 佀 ???? ???? 価 㐶
字形结构左右结构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4F3C
其它编码五笔:wnyw 仓颉:ovio 郑码:nzod 四角:28200
笔顺编码325434
笔顺笔画ノ丨フ丶ノ丶
笔顺名称 撇 竖 竖提 点 撇 点

“似”字的意思

[sì]

1.像;如同:似是而非。何其相似乃尔。

2.副词。似乎;好像:似属可信。貌似有理。

3.胜过;超过: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。

[shì]

〔似的〕助词。用在名词、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,表示和某种事物、情况相像:瓢泼似大雨。飞也似跑去。像别人都不知道似。

“似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sì ㄙˋ

相类,像:相(xiāng )似。类似。似是而非。好像,表示不确定:似乎。似应如此。表示比较,有超过的意思:一个高似一个。

其它字义

shì ㄕˋ

 ◎ 〔似的〕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,如“他乐得什么似似”。亦作“是的”(“的”均读轻声)。

英语 resemble, similar to; as if, seem

德语 ähneln, erscheinen, scheinen, scheinen wie (V)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