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伊尹,商代名相,皋陶,舜之大臣,掌刑狱之事。后常并称,喻指良相贤臣。
⒈ 亦作“伊皐”。 伊尹,商 代名相, 皋陶,舜 之大臣,掌刑狱之事。后常并称,喻指良相贤臣。
引汉 刘向 《九叹·愍命》:“三苗 之徒以放逐兮, 伊 皋 之伦以充庐。”
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将军宜详 唐 殷 之举,察 伊 皋 之荐。”
李贤 注:“尧 举 皋陶,汤 举 伊尹。”
唐 李白 《君子有所思行》:“伊 皋 运元化, 衞 霍 输筋力。”
王琦 注:“伊尹、皋陶,以喻美宰臣。”
元 耶律楚材 《再赓仲祥韵寄之》:“素负经济才,人品 伊 皋 伦。”
皋,一本作“皋”。 明 高启 《吊伍子胥辞》:“嗟君子之出辅兮,孰不愿为 伊 皋。”
“伊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ī]
汉字 | 伊 |
---|---|
读音 | [yī] |
注音 | ㄧ |
部首 | [亻] 单人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6 部外:4 |
异体字 | 洢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F0A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wvtt 仓颉:osk 郑码:nxma 四角:27207 |
笔顺编码 | 325113 |
笔顺笔画 | ノ丨フ一一ノ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|
1.用于词语的前面,加强语气或感情色彩:伊始。伊于胡底。伊谁之力?
2.姓。
3.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中用“伊”专指女性,后来改用“她”。
基本字义
伊
yī ㄧˉ
彼,他,她:伊说。伊人(那个人,多指女性)。 文言助词:下车伊始。伊谁之力?伊于胡底(到什么地步为止,不堪设想的意思)。 姓。英语 third person pronoun; he, she, this, that
德语 Irak (Kurzform) (S),er, sie es (Taiwanisch) (Präp),Yi (Eig, Fa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