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印韨”。
⒉ 印绶。
⒈ 亦作“印韍”。印绶。
引《汉书·游侠传·陈遵》:“轻辱爵位,羞污印韍。”
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男以‘睦’、女以‘隆’为号焉,皆授印韍。令诸侯立太夫人、夫人、世子,亦受印韍。”
颜师古 注:“韍,亦印之组。”
三国 魏 曹植 《叙愁赋》:“荷印紱之令服,非陋才之所望。”
宋 文莹 《湘山野录》卷上:“臣 衍 向者甫及年期,还上印紱。”
“印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ìn]
汉字 | 印 |
---|---|
读音 | [yìn] |
注音 | ㄧㄣˋ |
部首 | [卩] 单耳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5 部外:3 |
异体字 | 币 ???? 抑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37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qgbh 仓颉:hpsl 郑码:rhay 四角:77720 |
笔顺编码 | 35152 |
笔顺笔画 | ノフ一フ丨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提 横 横折钩 竖 |
1.图章,戳记:印章。印玺。印记。印把子(亦喻政权)。
2.痕迹:手印。指印。印子(a.痕迹;b.高利贷的一种,全称“印印钱”)。
3.用油墨、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、布、器皿等材料上:印刷。排印。印制。印发(fā)。
4.彼此符合:印证。心心相印。
5.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:印象。
6.姓。
基本字义
印
yìn ㄧㄣˋ
图章,戳记:印章。印玺。印记。印把子(亦喻政权)。痕迹:手印。指印。印子(a.痕迹;b.高利贷的一种,全称“印印钱”)。用油墨、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、布、器皿等材料上:印刷。排印。印制。印发(fā)。彼此符合:印证。心心相印。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:印象。姓。英语 print, seal, stamp, chop, mark
德语 Druck (S),Siegel (S),Stempel (S),drucken (V)
“绂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fú]
汉字 | 绂 |
---|---|
读音 | [fú] |
注音 | ㄈㄨˊ |
部首 | [纟] 绞丝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8 部外:5 |
异体字 | 紱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紱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EC2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xdcy 仓颉:vmike 郑码:zgxs 四角:23147 |
笔顺编码 | 55113544 |
笔顺笔画 | フフ一一ノフ丶丶 |
笔顺名称 | 撇折 撇折 提 横 撇 横撇/横钩 捺 点 |
1.古代系印章的丝绳。
2.同“黻”(fú)。
绂
(紱)
fú ㄈㄨˊ
古代系(jì)印纽的丝绳,亦指官印:印绂。玺绂。 同“黻”。英语 ribbon or cord used attach ornaments
德语 Schärpe, Schieberahmen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