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犹义师。
⒉ 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。
⒊ 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。
⒋ 宋代的一种乡兵。
⒈ 犹义师。
引《穀梁传·宣公四年》:“﹝ 鲁 ﹞伐 莒,义兵也。”
晋 潘岳 《西征赋》:“工徒斲而未息,义兵纷以交驰。”
《旧唐书·高祖纪》:“羣贼蜂起, 江都 阻絶, 太宗 与 晋阳 令 刘文静 首谋,劝举义兵。”
⒉ 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。
引晋 陆机 《辨亡论上》:“昔 汉 氏失御,姦臣窃命……王室遂卑。於是羣雄蜂骇,义兵四合。”
《新五代史·杂传九·刘景岩》:“晋高祖 起兵 太原,唐废帝 调民七户出一卒为义兵。”
⒊ 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。
引《后汉书·樊宏传》:“王莽 末,义兵起, 刘伯升 与族兄 赐 俱将兵攻 湖阳。”
清 顾炎武 《吴同初行状》:“未旬日而北兵渡 江,余从军於 苏,归而 崑山 起义兵。”
⒋ 宋 代的一种乡兵。
引《宋史·兵志四》:“乡兵者,选自户籍,或土民应募,在所团结训练,以为防守之兵也…… 河北 东、 陕西 有义勇, 麟州 有义兵, 川峡 有土丁、壮丁。”
⒈ 仗义兴起,除暴救民的兵。也作「义军」。
引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今陛下兴义兵,诛残贼,平定天下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五回》:「今奉天子密诏,大集义兵,誓欲扫清华夏,剿戮群凶。」
近义军 义师
反王师
⒉ 泛称自备器械,不支领官俸,团结自卫的义务兵。南宋初最盛。
引《宋史·卷一九〇·兵志四·乡兵一》:「河北东、陕西有义勇,麟州有义兵。」
“义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ì]
汉字 | 义 |
---|---|
读音 | [yì] |
注音 | ㄧˋ |
部首 | [丶] 点 |
笔画 | 总笔画:3 部外:2 |
异体字 | 義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繁体字形 | 義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49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qi|yri 仓颉:ik 郑码:sos 四角:40003 |
笔顺编码 | 434 |
笔顺笔画 | 丶ノ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撇 捺 |
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
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
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
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
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
6.姓。
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基本字义
义
(義)
yì ㄧˋ
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:正义。义不容辞。义无反顾。仗义直言。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务。义愤。义演。见义勇为。情谊:义气。恩义。义重如山。意思,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:意义。含义。释义。微言大义。指认为亲属的:义父。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姓。英语 right conduct, righteousness
德语 Bedeutung, Sinn ,Gerechtigkeit, gerecht
“兵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bīng]
汉字 | 兵 |
---|---|
读音 | [bīng] |
注音 | ㄅㄧㄥ |
部首 | [八] 八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7 部外:5 |
异体字 |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175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rgwu|rwu 仓颉:omc 郑码:pdao 四角:72801 |
笔顺编码 | 3212134 |
笔顺笔画 | ノ丨一丨一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横 竖 横 撇 点 |
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
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
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
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基本字义
兵
bīng ㄅㄧㄥˉ
武器:兵器。兵刃。兵不血刃(兵器上面没有沾血,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)。战士,军队:兵士。兵卒。兵丁。兵戎相见(指武装冲突)。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:兵法。兵家。兵机。兵衅(战争的争端)。兵书。兵谏(进谏时以武力要挟,迫使必从)。兵荒马乱。兵贵神速。英语 soldier, troops
德语 Sold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