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钟鼎器皿上的款识,有阴文、阳文之别,阴文的款识称“阴识”。
⒉ 暗暗记住。
⒈ 古代钟鼎器皿上的款识,有阴文、阳文之别,阴文的款识称“阴识”。 宋 赵希鹄 《洞天清禄集·古钟鼎彝器辨》:“三代 用阴识,谓之偃囊字,其字凹入也。参见“阴文”。
引汉 以来或用阳识,其字凸,间有凹者,或用刀刻如鐫碑者,盖阴识难铸,阳识易为,阳识决非古物也。”
⒉ 暗暗记住。
引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十九:“非(谢非 )惊扰不得眠,遂起,呼 铜 问之:‘先来者谁?’答言:‘是水边穴中白鼉。’‘汝是何等物?’答言:‘是庙北巖嵌中龟也。’ 非 皆阴识之。”
⒊ 暗中看出。
引清 龙启瑞 《陈平周勃论》:“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。首 王陵,次 平 勃,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,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?”
陈三立 《遣兴》诗:“江长海断风雷寂,阴识雄人草泽存。”
⒈ 古代器皿上凹入的文字或饰纹,称为「阴识」。
“识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shí] [zhì]
汉字 | 识 |
---|---|
读音 | [shí][zhì] |
注音 | ㄕˊ|ㄓˋ |
部首 | [讠] 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7 部外:5 |
异体字 | 識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識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BC6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kwy 仓颉:ivrc 郑码:sjo 四角:36780 |
笔顺编码 | 4525134 |
笔顺笔画 | 丶フ丨フ一ノ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折提 竖 横折 横 撇 点 |
[shí]
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
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
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
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
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基本字义
识
(識)
shí ㄕˊ
知道,认得,能辨别:识辨。识破。识相(xiàng )。识途老马。所知道的道理:知识。常识。辨别是非的能力:见识。远见卓识。其它字义
识
(識)
zhì ㄓˋ
记住:博闻强识。标志,记号。英语
recognize, understand, know
德语 aufnehmen, erfassen (V),vertiefte Inschrift: sich erinnern (V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