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中央各部的辅佐之官。
⒈ 古代中央各部的辅佐之官。
引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弘羊 以诸官各自市,相与争,物故腾跃,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,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,分部主郡国。”
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置少府海丞、果丞各一人;大司农部丞十三人,人部一州,劝农桑。”
“部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bù]
汉字 | 部 |
---|---|
读音 | [bù] |
注音 | ㄅㄨˋ |
部首 | [阝] 双耳刀 |
笔画 | 总笔画:10 部外:8 |
异体字 | 郶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90E8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ukbh 仓颉:yrnl 郑码:sujy 四角:07627 |
笔顺编码 | 4143125152 |
笔顺笔画 | 丶一丶ノ一丨フ一フ丨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折折折钩/横撇弯钩 竖 |
1.部分;部位:内部。上部。胸部。局部。
2.中央政府按业务划分的单位(级别比局、厅高):外交部。商务部。
3.一般机关企业按业务划分的单位:编辑部。门市部。
4.军队(连以上)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:连部。司令部。
5.指部队:率部突围。
6.统辖;统率:所部。部领。
7.a)用于书籍、影片等:两部字典。一部纪录片。三部电视剧。b)用于机器或车辆:一部机器。两部汽车。
8.姓。
基本字义
部
bù ㄅㄨˋ
全体中的一份:部分(“分”读轻声)。外部。腹部。局部。全部。部件。部位(位置)。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:外交部。编辑部。部队(军队)。具有统属关系:所部五十人。部下。部将。部属。部首。部落(luò)。安置安排:部署。量词:一部小说。三部汽车。英语 part, pision, section
德语 Amt, Ministerium, Abteilung, Einheit (S, Pol),Teil, Abschnitt (S),ZEW für Kinofilme, Romane, einzelne Folgen einer Serie (Zähl)
“丞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chéng]
汉字 | 丞 |
---|---|
读音 | [chéng] |
注音 | ㄔㄥˊ |
部首 | [一] 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6 部外:5 |
异体字 | 㞼 ???? ???? 拯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1E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bigf 仓颉:nem 郑码:xka 四角:17109 |
笔顺编码 | 525341 |
笔顺笔画 | フ丨フノ丶一 |
笔顺名称 | 横撇/横钩 竖钩 横撇/横钩 撇 捺 横 |
古代帮助帝王或主要官员办事的官吏:丞相。府丞。
基本字义
丞
chéng ㄔㄥˊ
帮助,辅佐:丞相(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)。 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:府丞。县丞。 古同“承”,秉承。英语 assist, aid, rescu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