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易·渐》:“鸿渐于陆;其羽可用为仪。”孔颖达疏:“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,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,可贵可法也。”后因以“羽仪”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,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。
⒉ 犹翼翅。
⒊ 引申为辅翼。
⒋ 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。
⒌ 指帝王卫队。
⒈ 后因以“羽仪”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,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。
引《易·渐》:“鸿渐于陆;其羽可用为仪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,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,可贵可法也。”
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皇十纪而鸿渐兮,有羽仪於上京。”
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:“成帝 时, 班况 女为倢伃,父子并在京师为朝臣也。”
南朝 梁 沉约 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公以宗室羽仪,允膺嘉选。”
唐 韩愈 《燕喜亭记》:“智以谋之,仁以居之,吾知其去是而羽仪於天朝也不远矣。”
⒉ 犹翼翅。
引晋 左思 《吴都赋》:“湛淡羽仪,随波参差。理翮整翰,容与自玩。”
南朝 梁 江淹 《杂体诗·效嵇康<言志>》:“灵凤振羽仪,戢景西海滨。”
唐 聂夷中 《胡无人行》:“更愿生羽仪,飞身入青冥。”
⒊ 引申为辅翼。
引唐 张九龄 《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》:“翰飞戾天,羽仪清朝。”
宋 陈亮 《祭郭德扬文》:“晚值兄疾,赖君羽仪。”
⒋ 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。
引《南齐书·东昏侯纪》:“帝乌帽袴褶,备羽仪,登 南掖门 临望。”
《周书·皇后传·武帝阿史那皇后》:“纯 等设行殿,列羽仪,奉之以归。”
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:“徵 平生俭素,今以一品礼葬,羽仪甚盛,非亡者心志。”
⒌ 指帝王卫队。
引唐 樊绰 《蛮书·南蛮条教》:“羽仪亦无员数,皆清平官等子弟充,诸蛮不与焉。常在 云南王 左右。羽仪长帐前管係之。”
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·南诏上》:“以清平子弟为羽仪,王左右有羽仪长八人,清平官见王不得佩剑,唯羽仪长佩之为亲信。”
⒈ 古代天子、后妃出游时所陈卤簿旌旄之类。
引《资治通鉴·卷九五·晋纪十七·成帝咸康二年》:「执羽仪,鸣鼓吹。」
⒉ 比喻贤人登用,为世仪表、表率。
引《新唐书·卷一六一·张荐传》:「真卿逮事四朝,为国元老,忠直孝友,羽仪王室。」
唐·韩愈〈燕喜亭记〉:「智以谋之,仁以居之,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。」
“羽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ǔ]
汉字 | 羽 |
---|---|
读音 | [yǔ] |
注音 | ㄩˇ |
部首 | [羽] 羽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6 部外:0 |
异体字 | 䨒 ???? 羽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FBD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nnyg 仓颉:smsim 郑码:ytyt 四角:17120 |
笔顺编码 | 541541 |
笔顺笔画 | フ丶一フ丶一 |
笔顺名称 | 横折钩 点 提 横折钩 点 提 |
1.羽毛,鸟的毛:羽翼。
2.鸟类或昆虫的翅膀:振羽。
3.古代五音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
基本字义
羽
yǔ ㄩˇ
鸟的毛:羽毛。羽绒。羽书。羽衣。羽扇。羽族(指鸟类)。羽旗。羽檄(羽书)。鱼类或昆虫的翅膀,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:羽翼。羽翰(翅膀)。羽士(a.会飞的仙人;b.道士)。箭上的羽毛,借指箭:羽猎。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“6”。英语 feather, plume; wings; rad. 124
德语 Feder (S),Radikal Nr. 124 = Vogelfeder, Feder (S)
“仪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í]
汉字 | 仪 |
---|---|
读音 | [yí] |
注音 | ㄧˊ |
部首 | [亻] 单人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5 部外:3 |
异体字 | 儀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儀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EA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wyqy|wyry 仓颉:oik 郑码:nsos 四角:24203 |
笔顺编码 | 32434 |
笔顺笔画 | ノ丨丶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点 撇 捺 |
1.人的外表:仪表。仪容。威仪。
2.礼节;仪式:司仪。行礼如仪。
3.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4.倾心;向往:心仪已久。
5.姓。
6.仪器:仪表。地动仪。半圆仪。
基本字义
仪
(儀)
yí ㄧˊ
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姓。英语 ceremony, rites gifts; admire
德语 Apparat (S),Bräuche (S),Erscheinung (S),derzeitig, gegenwärtig (Adj),Yi (Eig, Fa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