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游魂的意思

yóuhún

游魂


拼音yóu hún
注音一ㄡˊ ㄏㄨㄣˊ

繁体遊魂

词语解释

游魂[ yóu hún ]

⒈  游散的精气。

loitering spirit;

⒉  比喻旧势力苟延残喘。

influence of old survivals;

引证解释

⒈  游散的精气。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或其它动物的生命是由精气凝聚而成的。精气游散,则趋于死亡。

语出《易·繫辞上》:“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。”
王弼 注:“精气烟煴聚而成物,聚极则散,而游魂为变也”。
唐 包佶 《近获风痹之疾题寄所怀》诗:“无医能却老,有变是游魂。”
清 王夫之 《张子<正蒙>注·太和》:“《易》曰:‘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。’游魂者,魂之散而游于虚也,为变,则还以生变化,明矣。”

⒉  游荡的鬼魂。

《隶释·汉郯令景君阙铭》:“被病丧身,归於幽冥。祖载之日,游魂象生。”
晋 陶潜 《拟古》诗之四:“頽基无遗主,游魂在何方?”
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就逮》:“似啼乌更深乱悲,这游魂落落谁相问。”
《人民文学》1978年第2期:“近年来, 张胖子 每次进梨园疗养所,就有些游魂似的人在暗中出入。”

⒊  犹言苟延残喘。亦比喻苟延残喘之生命。

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会 承 机事不密,令 操 游魂,得遂长恶,残泯海内。”
《北史·崔亮传》:“若乃敢游魂,此当易以立计,禽翦蚁徒,应在旦夕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五十回:“是以大局愈烂,这釜底游魂,因得多延岁月。”
1. 古代指浮游的精气。 《易·繫辞上》:“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。”
韩康伯 注:“游魂言其游散也。”
孔颖达 疏:“游魂为变者,物既积聚,极则分散,将散之时,浮游精魂,去离物形而为改变,则生变为死,成变为败,或未死之间变为异类也。”
三国 魏 阮籍 《达庄论》:“身者,阴阳之精气也……情者,游魂之变欲也。”
南朝 宋 颜延之 《重释何衡阳达性论》:“精灵草木,果已区别,游魂之答,亦精灵之説。若虽有无形,天下寧有无形之有?”

⒋  迷信谓离开人体浮散游荡的魂魄。

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念君神识逐波涛,游魂散漫随荆棘。”
《云笈七籤》卷五四:“令人游梦恠恶,谓之游魂,身无主矣。”

⒌  迷信谓游荡的鬼魂。

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宋后 家属,并以无辜委骸横尸,不得收葬,疫癘之来,皆由於此。宜勑收拾,以安游魂。”
唐 刘商 《同诸子哭张元易》诗:“游魂永永无归日,流水年年自向东。”
清 李调元 《读岳忠武传》诗之二十:“孤臣尚有藏埋骨,五国游魂尽作灰。”

⒍  似鬼魂游动不定。比喻苟延残喘。

《后汉书·方术传·谢夷吾》:“﹝ 谢夷吾 ﹞白 伦 曰:‘窃以占候,知长当死。近三十日,远不过六十日,游魂假息,非刑所加,故不收之。’”
南朝 梁 裴子野 《喻虏檄文》:“朕爰初创业,思闲寧静,保大定功,未遑远略,而狡虏游魂,不式王命。”
唐 杜甫 《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》:“今日看天意,游魂贷尔曹。乞降那更得,尚诈莫徒劳。”

⒎  比喻飘泊不定,到处游荡的人。

《宋书·索虏传》:“残虐游魂,齐民涂炭,乃眷北顾,无忘弘拯。”

国语辞典

游魂[ yóu hún ]

⒈  飘荡无定所的灵魂。

《易经·系辞上》:「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。」

⒉  比喻游动不定。

《宋书·卷八六·刘勔传》:「虏围逼汝阴,游魂二岁,为张景远所挫,不敢渡淮。」

“魂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hún]  

魂

汉字
读音[hún]
注音ㄏㄨㄣˊ
部首[鬼]  鬼字旁
笔画总笔画:13 部外:4
异体字 䰟 ????
字形结构左右结构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9B42
其它编码五笔:fcrc 仓颉:mihui 郑码:bdzn 四角:16713
笔顺编码1154325113554
笔顺笔画一一フ丶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
笔顺名称 横 横 撇折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竖弯钩 撇折 点

“魂”字的意思

1.指精神或情绪:梦魂萦绕。神魂颠倒。

2.特指崇高的精神:国魂。民族魂。

3.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:花魂。诗魂。

“魂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hún ㄏㄨㄣˊ

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,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:魂灵。鬼魂。魂不附体。指精神或情绪:魂飞魄散(形容极度惊恐)。魂不守舍。

英语 soul, spirit

德语 Seele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