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相传为夏禹的葬地。在今浙江省绍兴之会稽山。
⒉ 指会稽宛委山。相传禹于此得黄帝之书而复藏之。
⒊ 相传为夏禹决汉水时的住处。在今陕西省旬阳县东。
⒈ 相传为 夏禹 的葬地。在今 浙江省 绍兴 之 会稽山。
引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游 江、淮,上 会稽,探 禹穴。”
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:“禹 巡狩至 会稽 而崩,因葬焉。上有孔穴,民閒云 禹 入此穴。”
南朝 宋 谢灵运 《游山》诗:“幸游 建德 乡,观奇经 禹穴。”
唐 李白 《越中秋怀》诗:“何必探 禹穴,逝将归 蓬丘。”
⒉ 指 会稽 宛委山。相传 禹 于此得 黄帝 之书而复藏之。
引唐 李白 《送二季之江东》诗:“禹穴 藏书地, 匡山 种杏田。”
王琦 注:“贺知章 《纂山记》曰:黄帝 号 宛委穴 为 赤帝 阳明之府,於此藏书。 大禹 始於此穴得书,復於此穴藏之,人因谓之 禹穴。”
禹 于 宛委山 得 黄帝 金简书之说,见《吴越春秋·越王无余外传》。 宋 陆游 《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》诗:“前身已预 兰亭 会,老眼曾窥 禹穴 书。”
清 王誉昌 《舟泊武林城外因忆新安会稽之胜赋呈确庆夫子志别》诗:“学溯 考亭 开雾障,书探 禹穴 破云封。”
⒊ 相传为 夏禹 决 汉水 时的住处。在今 陕西省 旬阳县 东。二字。穴右有泉,味甚清洌。世传 禹 决 汉水 时居此。”
引《大清一统志·兴安府·古迹》:“禹穴 在 洵阳县 东一百三十里。高八尺,深九尺。旁鎸“禹穴”
⒈ 地名:(1) 在浙江省绍兴县宛委山,相传为禹藏书之所。也称为「禹井」。(2) 在陕西省洵阳县东,相传禹决汉水时居此。
“禹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ǔ]
汉字 | 禹 |
---|---|
读音 | [yǔ] |
注音 | ㄩˇ |
部首 | [丿] 撇 |
笔画 | 总笔画:9 部外:8 |
异体字 |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9B9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tkmy 仓颉:hlbi 郑码:mild 四角:20227 |
笔顺编码 | 325125214 |
笔顺笔画 | ノ丨フ一丨フ丨一丶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钩 竖 提 点 |
古人名。传说是夏朝第一个王,鲧之子。因治水有功,舜让位给他。他死后,子启即位,开始了世袭制度。
基本字义
禹
yǔ ㄩˇ
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,他曾经治过洪水:禹域(指中国的疆域)。姓。英语
legendary hsia dynasty founder
德语 Yu (Eig, Fam)
“穴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ué]
汉字 | 穴 |
---|---|
读音 | [xué] |
注音 | ㄒㄩㄝˊ |
部首 | [穴] 穴字头 |
笔画 | 总笔画:5 部外:0 |
异体字 | 岤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A74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pwu 仓颉:jc 郑码:wo 四角:30802 |
笔顺编码 | 44534 |
笔顺笔画 | 丶丶フノ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点 横撇/横钩 撇 捺 |
1.岩洞。泛指地上或某些建筑物上的坑或孔:洞穴。孔穴。穴居。空穴来风。
2.动物的窝:巢穴。虎穴。蚁穴。
3.墓穴:土穴。砖穴。
4.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,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。也叫穴位、穴道。
5.(Xué)姓。
基本字义
穴
xué ㄒㄩㄝˊ
洞,窟窿:孔穴。石穴。穴居。穴隙。龙潭虎穴。人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,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干经过的地方:穴位。旧艺人称在市场或广场上表演时所占的一块地方:掌穴的(指地主或班主)。走穴。穴头。姓。英语 cave, den, hole; KangXi radical 116
德语 Grab (S),Höhle, Nest, Loch (S),Radikal Nr. 116 = Loch, Höhle, Akupunkturpunkt (S),Akupunkturpunkt (S, Me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