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兽名。即蟨。
⒈ 兽名。即蟨。参见“蟨”。
引《尔雅·释地》“蟨” 晋 郭璞 注:“今 鴈门 广武县 夏屋山 中有兽,形如兔而大,相负共行,土俗名之为蟨鼠。”
北齐 刘昼 《新论·托附》:“蟨鼠附於蛩蛩,以攀追日之步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兽三·鼠》:“今 契丹 及 交河 北境有跳兔,头、目、毛色皆似兔,而爪足似鼠。前足仅寸许,后足近尺。尾亦长,其端有毛。一跳数尺,止即蟨仆,此即蟨鼠也。”
“鼠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ǔ]
汉字 | 鼠 |
---|---|
读音 | [shǔ] |
注音 | ㄕㄨˇ |
部首 | [鼠] 鼠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3 部外:0 |
异体字 | 䑕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鼡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9F2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vnun|enun 仓颉:hxvyv 郑码:nbzd 四角:77712 |
笔顺编码 | 3215115445445 |
笔顺笔画 | ノ丨一フ一一フ丶丶フ丶丶フ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横 横折 横 横 竖提 点 点 竖提 点 点 斜钩 |
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一般身体小,尾巴长,门齿很发达,没有犬齿,毛褐色或黑色,繁殖力很强,有的能传播鼠疫。通称老鼠,有的地区叫耗子。
基本字义
鼠
shǔ ㄕㄨˇ
哺乳动物的一科,门齿终生持续生长,常借啮物以磨短,繁殖迅速,种类甚多,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,并为害农林草原,盗食粮食,破坏贮藏物、建筑物等(俗称“耗子”):老鼠。鼠胆。鼠目寸光。投鼠忌器。鼠辈。隐忧:鼠思。英语 rat, mouse; KangXi radical 208
德语 Hausmaus (S),Radikal Nr. 208 = Ratte, Ma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