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犀牛的意思

niú

犀牛


拼音xī niú
注音ㄒ一 ㄋ一ㄡˊ
词性名词

词语解释

犀牛[ xī niú ]

⒈  犀的俗称。其状如水牛,故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犀的俗称。其状如水牛,故称。

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二年春, 黄支国 献犀牛。”
颜师古 注:“犀状如水牛。”
唐 杜甫 《石犀行》:“君不见 秦 时 蜀 太守,刻石立作五犀牛。”
《说岳全传》第七九回:“﹝老道姑﹞骑着一匹避水犀牛,手中仗着一对截铁刀。”

国语辞典

犀牛[ xī niú ]

⒈  动物名。哺乳纲奇蹄目。身体笨拙,形状似牛,头略成三角形,颈短,鼻上有一或二个角,四肢粗大,每蹄有三趾,皮粗而厚,微黑色,全身几乎无毛。角可入药,亦可作武器。以草、树叶、嫩枝为食。产于亚洲与非洲的热带。

英语rhinoceros

德语Nashorn (S, Bio)​

法语rhinocéros

“犀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ī]  

犀

汉字
读音[xī]
注音ㄒㄧ
部首[牛]  牛字部
笔画总笔画:12 部外:8
异体字 ???? ???? ???? ????
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7280
其它编码五笔:nirh|nitg 仓颉:sehq 郑码:xmkm 四角:77259
笔顺编码513241343112
笔顺笔画フ一ノ丨丶一ノ丶ノ一一丨
笔顺名称 横折 横 撇 竖 点 提 撇 点 撇 横 横 竖

“犀”字的意思

哺乳动物,外形略像牛,颈短,四肢粗大,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。皮粗而厚,微黑色,没有毛。生活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,吃植物。通称犀牛。

“犀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xī ㄒㄧˉ

哺乳动物,形状略像牛,皮粗而厚,多皱纹。角生在鼻上,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,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,可做器物,亦可入药(通称“犀牛”):犀角。犀甲。犀照。灵犀。 坚固:犀舟(坚固的船)。犀利(锐利;锋利)。

英语 rhinoceros; sharp, well-tempered

德语 Nashorn (S, Bio)​,Rhinozeros (Rhinoceros unicornis)​ (S, Bio)​,Melonenschnitte (S)​,scharf (Adj)​,zäh (Adj)

“牛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niú]  

牛

汉字
读音[niú]
注音ㄋㄧㄡˊ
部首[牛]  牛字部
笔画总笔画:4 部外:0
异体字
字形结构独体字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725B
其它编码五笔:rhk|tgk 仓颉:hq 郑码:mb 四角:25000
笔顺编码3112
笔顺笔画ノ一一丨
笔顺名称 撇 横 横 竖

“牛”字的意思

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

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

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
4.牛顿的简称。

“牛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niú ㄋㄧㄡˊ

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喻固执或骄傲:牛气。姓。

英语 cow, ox, bull; KangXi radical93

德语 Rind; eingebildet, störrisch (中国似乎有一点“牛”起来的感觉)​ (S, Bio)​,Radikal Nr. 3 = Rind, Ochse (Variante: 牜)​ (S, Sprachw)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