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乡邑的意思

xiāng

乡邑


拼音xiāng yì
注音ㄒ一ㄤ 一ˋ

繁体鄉邑

词语解释

乡邑[ xiāng yì ]

⒈  上古指乡遂的城邑。犹乡里。

⒉  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。

⒊  家乡,故里。

⒋  同乡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上古指乡遂的城邑。犹乡里。

《周礼·地官·乡师》:“以司徒之大旗,致众庶而陈之,以旗物辨乡邑,而治其政令刑禁。”
郑玄 注:“邑犹里也。”
孙诒让 正义:“此乡邑亦犹言乡里。凡六乡五比为閭,则聚居为城邑,犹之里宰。六遂之邑为五邻聚居。 《小司徒》都鄙之邑为四井聚居也。然则辨乡邑者谓即六乡之众而辨其某乡某邑耳。”
《大戴礼记·文王官人》:“慈惠而有理者,使是掌乡邑而治父子。”
卢辩 注:“乡,乡遂。邑,公邑。”

⒉  秦 汉 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。

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噲 以相国击 卢綰,破其丞相 抵蓟 南,定 燕 地凡县十八,乡邑五十一。”
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郊甸之内,乡邑殷賑。”
梁启超 《新史学·史学之界说》:“夫欲求人类进化之真相,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,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,内自乡邑之法团,外至五洲之全局……何一而非客观所当取材者?”

⒊  家乡,故里。

《墨子·号令》:“发候,必使乡邑忠信善重士。有亲戚妻子,厚奉资之。”
三国 魏 曹植 《白马篇》:“少小去乡邑,扬声沙漠垂。”
唐 韩愈 《桃源图》诗:“初来犹自念乡邑,岁久此地还成家。”
清 方苞 《读经解》:“而承其学者,復以教於乡邑,各自为方,不能相通。”

⒋  同乡。

《周书·冯迁传》:“﹝ 迁 ﹞唯以谦恭接待乡邑,人无怨者。”
《南史·王懿传》:“北土重同姓,并谓之骨肉,有远相投者,莫不竭力营赡。若有一人不至者,以为不义,不为乡邑所容。”
明 李东阳 《贞则堂诗》:“忆昔归夫君,君家妾乡邑。”

“乡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iāng]  

乡

汉字
读音[xiāng]
注音ㄒㄧㄤ
部首[乙]  折
笔画总笔画:3 部外:2
异体字 鄉 郷 鄕
字形结构独体字
繁体字形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4E61
其它编码五笔:xte 仓颉:vvh 郑码:zzm 四角:20202
笔顺编码553
笔顺笔画フフノ
笔顺名称 撇折 撇折 撇

“乡”字的意思

1.农村。与“城”相对:上山下乡。城乡交流。

2.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:家乡。故乡。

3.本地的:乡土。

4.行政区划单位。在县之下。

5.古又同“向往”的“向(xiàng)”。

“乡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(鄉)

xiāng ㄒㄧㄤˉ

泛指城市外的区域:乡村。穷乡僻壤。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:家乡。故乡。乡井。乡里(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; ➋同乡的人)。乡党(乡里)。乡试。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,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。

英语 country; rural; village

德语 Bürgerschaft, Gemeinde (S)​,Dorf, Heimat, Geburtsort (S)

“邑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ì]  

邑

汉字
读音[yì]
注音ㄧˋ
部首[邑]  邑字旁
笔画总笔画:7 部外:0
异体字 ???? ????
字形结构上下结构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9091
其它编码五笔:kcb 仓颉:rau 郑码:jyia 四角:60717
笔顺编码2515215
笔顺笔画丨フ一フ丨一フ
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横折 竖 横 竖弯钩

“邑”字的意思

1.泛指城市:通都大邑。

2.县。

“邑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yì ㄧˋ

城市,都城:城邑。都邑。旧指县:邑人(同乡的人)。邑庠(明清时称县学)。邑宰。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:采邑。古同“悒”,愁闷不安。

英语 area, district, city, state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