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作战烧火燧系象尾,迫火象突入敌阵,使敌军惊逃。
⒈ 古代作战烧火燧系象尾,迫火象突入敌阵,使敌军惊逃。参见“燧象”。
引宋 王禹偁 《续戒火文》:“鄙象燧以休设,恶雉头而必焚。”
“象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iàng]
汉字 | 象 |
---|---|
读音 | [xiàng] |
注音 | ㄒㄧㄤˋ |
部首 | [豕] 家字底 |
笔画 | 总笔画:11 部外:4 |
异体字 | 像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C61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qjeu|qkeu 仓颉:napo 郑码:rjgq 四角:27232 |
笔顺编码 | 35251353334 |
笔顺笔画 | ノフ丨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撇 横撇/横钩 竖 横折 横 撇 弯钩 撇 撇 撇 捺 |
1.哺乳动物,是陆地上现存最大的动物,耳朵大,鼻子长圆筒形,能蜷曲,多有一对长大的门牙伸出口外,全身的毛很稀疏,皮很厚,吃嫩叶和野菜等。生活于我国云南南部、印度、非洲等热带地方。有的可驯养来驮运货物。
2.(Xiàng)姓。
3.形状;样子:景象。天象。气象。印象。万象更新。
4.仿效;模拟:象形。象声。
基本字义
象
xiàng ㄒㄧㄤˋ
哺乳动物,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,多产在印度、非洲等热带地区,门牙极长,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:象牙。象牙宝塔(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、艺术家的小天地)。形状,样子:形象。景象。气象。现象。想象。象征。万象更新。象声。象形。英语 elephant; ivory; figure, image
德语 Elefanten ,gleichen, ähnlich sein
“燧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uì]
汉字 | 燧 |
---|---|
读音 | [suì] |
注音 | ㄙㄨㄟˋ |
部首 | [火] 火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6 部外:12 |
异体字 | 㸂 煫 鐩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鐆 䥙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1E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ouep 仓颉:fyto 郑码:uogw 四角:98833 |
笔顺编码 | 4334431353334454 |
笔顺笔画 | 丶ノノ丶丶ノ一ノフノノノ丶丶フ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撇 撇 点 点 撇 横 撇 弯钩 撇 撇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|
1.古时取火的器具。
2.古时边防告警的烽火:烽燧。
基本字义
燧
suì ㄙㄨㄟˋ
上古取火的器具:燧石。燧人氏(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)。古代告警的烽火:烽燧。英语 flintstone; beacon, signal fire; torch
德语 Feuer (in Zusammensetzunge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