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袭踞”。
⒉ 出其不意地攻占。
⒈ 亦作“袭踞”。出其不意地攻占。
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因兵民暗助,边备空虚,致被袭据。”
《清史稿·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》:“太原、平阳、汾州 所属诸县虽渐次收復,然未下者尚多,恐撤军后,贼乘虚袭踞,请仍留守御。”
“袭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í]
汉字 | 袭 |
---|---|
读音 | [xí] |
注音 | ㄒㄧˊ |
部首 | [衣] 衣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1 部外:5 |
异体字 | 襲 㦻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襲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8AD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dxye 仓颉:ipyhv 郑码:gmsr 四角:43732 |
笔顺编码 | 13534413534 |
笔顺笔画 | 一ノフノ丶丶一ノフ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撇 竖弯钩 撇 点 点 横 撇 竖提 撇 捺 |
1.趁人不备,突然攻击:侵袭。空袭。
2.照样做;继承:因袭。世袭。
3.扑过来:寒气袭人。花香袭人。
4.量词。用于成套的衣服:棉衣一袭。
基本字义
袭
(襲)
xí ㄒㄧˊ
趁敌人不备时攻击:袭击。袭扰。夜袭。偷袭。侵袭。触及:寒气袭人。“芳菲菲兮袭予”。照样做,照样继续下去:因袭。沿袭。世袭。量词,指成套的衣服:衣一袭。衣上加衣,引申为重迭:“袭朝服”。“山三袭,陟”。合,和:“齐秦袭”。英语
raid, attack; inherit
德语 beerben, erben ,Raubzug (S),Xi (Eig, Fam)
“据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jù] [jū]
汉字 | 据 |
---|---|
读音 | [jù][jū] |
注音 | ㄐㄩˋ|ㄐㄩ |
部首 | [扌] 提手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1 部外:8 |
异体字 | 據 拠 㨿 㩀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據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636E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rndg 仓颉:qsjr 郑码:dxej 四角:57064 |
笔顺编码 | 12151312251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一フ一ノ一丨丨フ一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钩 提 横折 横 撇 横 竖 竖 横折 横 |
[jù]
1.占据:据为己有。
2.凭借;依靠:据点。据险固守。
3.按照;依据:据理力争。据实报告。据民歌改编。
4.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:凭据。证据。字据。论据。票据。实据。
5.姓。
[jū]拮据(形):经济境况不好,缺少钱,境况窘迫:手头据。
据
(據)
jù ㄐㄩˋ
凭依、倚仗:据点。据险固守。 占有:窃据。盘据。据为己有。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:字据。证据。单据。论据。契据。言之有据。 按照:据实。据称。依据。据事直书。据
jū ㄐㄩˉ
〔拮据〕同“拮”。英语 to occupy, take possession of; a base, position
德语 etwas in Besitz nehmen, etwas besitz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