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谓治民之道,以德为先。
⒉ 祖先的德行。
⒊ 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。
⒋ 有德行的前辈。
⒈ 谓治民之道,以德为先。
引《管子·小问》:“桓公 曰:‘善哉!牧民何先?’ 管子 对曰:‘有时先事,有时先政,有时先德,有时先恕。’”
⒉ 祖先的德行。
引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嗣立不忘先德,君之道也。”
《文选·任昉<百辟劝进今上笺>》:“况世哲继轨,先德在民。”
李周翰 注:“言况 高祖 之家,代有圣哲,有遗德。”
⒊ 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。
引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三:“唐 刘舍人 蜕,桐庐 人,早以文学应进士举,其先德戒之曰:‘……吾若没后,慎勿祭祀。’”
⒋ 有德行的前辈。
引唐 慧立 彦悰 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一:“罢讲后復北游,询求先德。”
唐 张九龄 《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》诗:“阴庆荷先德,素风惭后裔。”
宋延寿 《宗镜录》卷七八:“先德云:境自虚,不须畏,终朝照瞩元无对。”
⒈ 先人的德行。
引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「嗣立不忘先德,君之道也。」
《文选·任昉·百辟劝进今上牋》:「况世哲继轨,先德在民。」
⒉ 有德行的前辈。
引《文选·谢朓·齐敬皇后哀策文》:「先德韬光,君道方被。」
唐·张九龄〈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〉诗:「阴庆荷先德,素风惭后裔。」
“先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iān]
汉字 | 先 |
---|---|
读音 | [xiān] |
注音 | ㄒㄧㄢ |
部首 | [儿] 儿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6 部外:4 |
异体字 |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148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tfqb 仓颉:hghu 郑码:mbrd 四角:24212 |
笔顺编码 | 312135 |
笔顺笔画 | ノ一丨一ノフ |
笔顺名称 | 撇 横 竖 横 撇 竖弯钩 |
1.时间或次序在前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先进。先例。事先。领先。争先恐后。有言在先。
2.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:他比我先到。我先说几句。
3.暂时:这件事情先放一放,以后再考虑。
4.祖先;上代:先人。
5.尊称死去的人:先父。先烈。先哲。
6.先前:小王的技术比先强多了。你先怎么不告诉我?
7.姓。
基本字义
先
xiān ㄒㄧㄢˉ
时间在前的,次序在前的,与“后”相对:先前。先期。原先。先驱。先河(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,后祭海,以河为海的本源,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)。先觉(jué)。先见之明。先发制人。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:先人。先世(祖先)。先民。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:先祖。先父。先哲(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)。先烈。先贤。 姓。英语 first, former, previous
德语 eher, erst, zuerst, voraus ,Vorfahr, Ah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