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先声的意思

xiānshēng

先声


拼音xiān shēng
注音ㄒ一ㄢ ㄕㄥ

繁体先聲
词性名词

词语解释

先声[ xiān shēng ]

⒈  指发生于某一重大事件以前的类似的有相同性质的事件。

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。

herald;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使人震慑而先发的声威。

唐 张九龄 《勅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》:“先声既振,后殿载扬。凶党闻之,卷甲而遁。”
金 元好问 《送杜招抚归西山》诗:“少日先声慑虎貔,只今骑马欲鷄栖。”
清 顾炎武 《金山》诗:“忽闻王旅来,先声动 燕 幽。”
《花月痕》第四回:“此等乌合之众,大人当以先声夺之。”

⒉  昔日的声望。

宋 苏轼 《送穆越州》诗:“旧政犹传 蜀 父老,先声已振 越 溪山。”
宋 苏辙 《送李诚之知瀛州》诗:“春风吹旌旆,先声遍城堡。”

⒊  预兆;前导。

鲁迅 《准风月谈·喝茶》:“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。”
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三七:“然而可以确信,神明的太阳,有赤色的晓霞为之先声。”

⒋  事先宣扬。

胡适 《这一周》:“但这是一种‘与虎谋皮’的事,非有全国舆论协力作先声,协力作后盾,这事是不容易收效的。”

国语辞典

先声[ xiān shēng ]

⒈  领先振扬自己的声势。

唐·张九龄〈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〉:「先声既振,后殿载扬。」
《花月痕·第四回》:「此等乌合之众,大人当以先声夺之,便令解散,万不可片刻迟延。」

⒉  领先发出的声音。指开创潮流的事物。

如:「民主的先声」、「自由的先声」。

“先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iān]  

先

汉字
读音[xiān]
注音ㄒㄧㄢ
部首[儿]  儿字旁
笔画总笔画:6 部外:4
异体字
字形结构上下结构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5148
其它编码五笔:tfqb 仓颉:hghu 郑码:mbrd 四角:24212
笔顺编码312135
笔顺笔画ノ一丨一ノフ
笔顺名称 撇 横 竖 横 撇 竖弯钩

“先”字的意思

1.时间或次序在前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先进。先例。事先。领先。争先恐后。有言在先。

2.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:他比我先到。我先说几句。

3.暂时:这件事情先放一放,以后再考虑。

4.祖先;上代:先人。

5.尊称死去的人:先父。先烈。先哲。

6.先前:小王的技术比先强多了。你先怎么不告诉我?

7.姓。

“先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xiān ㄒㄧㄢˉ

时间在前的,次序在前的,与“后”相对:先前。先期。原先。先驱。先河(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,后祭海,以河为海的本源,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)。先觉(jué)。先见之明。先发制人。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:先人。先世(祖先)。先民。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:先祖。先父。先哲(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)。先烈。先贤。 姓。

英语 first, former, previous

德语 eher, erst, zuerst, voraus ,Vorfahr, Ahne

“声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ēng]  

声

汉字
读音[shēng]
注音ㄕㄥ
部首[士]  士字旁
笔画总笔画:7 部外:4
异体字 磬 聲
字形结构上下结构
繁体字形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58F0
其它编码五笔:fnr 仓颉:gah 郑码:bxm 四角:40207
笔顺编码1215213
笔顺笔画一丨一フ丨一ノ
笔顺名称 横 竖 横 横折 竖 横 撇

“声”字的意思

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

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

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

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

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

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

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“声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(聲)

shēng ㄕㄥˉ

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:声音。声带。消息,音讯:声息。不通声气。说出来让人知道,扬言,宣称:声明。声辩(公开辩白)。声泪俱下。声嘶力竭。名誉:名声。音乐歌舞:声伎(女乐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声色。

英语 sound, voice, noise; tone; music

德语 Ton, Stimme (Mus)​,Laut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