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仙童”。
⒉ 仙人前执役的童子。
⒊ 用为对高雅隐士的僮仆的美称。
⒈ 亦作“仙童”。
⒉ 仙人前执役的童子。
引三国 魏 曹丕 《折杨柳行》:“西山一何高,高高殊无极。上有两仙僮,不饮亦不食。”
唐 杜甫 《寄司马山人十二韵》:“有时骑猛虎,虚室使仙童。”
《云笈七籤》卷八八:“仙童握节,侍女焚香。”
⒊ 用为对高雅隐士的僮僕的美称。 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八回:“三人来到庄前叩门,童子开门出问。
引玄德 曰:‘有劳仙童传报:刘备 专来拜见先生。’”
“僮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tóng] [zhuàng]
汉字 | 僮 |
---|---|
读音 | [tóng][zhuàng] |
注音 | ㄊㄨㄥˊ|ㄓㄨㄤˋ |
部首 | [亻] 单人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4 部外:12 |
异体字 | 偅 壯 獞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0EE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wujf 仓颉:oytg 郑码:nskb 四角:20215 |
笔顺编码 | 32414312511211 |
笔顺笔画 | ノ丨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横 |
[tóng]
1.旧指未成年的仆人:书僮。
2.古又同“童”。
[zhuàng]中国少数民族“壮族”的“壮”原作“僮”。
僮
tóng ㄊㄨㄥˊ
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:书僮。僮仆。 同“童”。僮
zhuàng ㄓㄨㄤˋ
〔僮族〕中国少数民族,今改作“壮族”。英语 page, boy servant
德语 Knabe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