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萧闲”。
⒉ 萧洒悠闲;寂静。
⒈ 亦作“萧閒”。萧洒悠闲;寂静。见“萧闲”。
引唐 顾况 《山居即事》诗:“下泊降茅仙,萧闲隐洞天。”
宋 林逋 《送思齐上人之宣城》诗:“萧闲水西寺,驻锡莫忘归。”
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五三:“亲朋岁月各萧閒,情话缠绵礼数删。”
李劼人 《死水微澜》第五部分十三:“满城 是另一个世界,是一个极萧闲而无一点尘俗气息,又到处是画境,到处富有诗情的地方。”
“萧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iāo]
汉字 | 萧 |
---|---|
读音 | [xiāo] |
注音 | ㄒㄧㄠ |
部首 | [艹] 草字头 |
笔画 | 总笔画:11 部外:8 |
异体字 | 蕭 䔥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蕭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42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avij|avhw 仓颉:tlll 郑码:exno 四角:44227 |
笔顺编码 | 12251123234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丨フ一一丨ノ丨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竖 撇 点 |
1.草名。蒿子的一种。
2.冷落、衰败、没有生气的样子:萧条。萧然。
萧
(蕭)
xiāo ㄒㄧㄠˉ
即“艾蒿”。 冷落,没有生气的样子:萧然。萧瑟。萧索。萧飒。萧森。萧骚。萧疏。萧条。 〔萧萧〕①象声词,形容马叫声或风声,如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;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,如“华发萧萧老遂良,一身萍挂海中央”。 〔萧墙〕照壁,喻内部,如“祸起萧萧”。 姓,如南朝梁有萧统。英语 common artemisia; dejected
德语 traurig ,Xiao (Eig, Fa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