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。
⒈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。
引宋 文天祥 《先两国初忌》诗:“北风吹黄花,落木寒萧颼。”
元 周权 《夏日偕友晚步饮听泉轩》诗:“青松如高人,含风自萧颼。”
明 高启 《满江红·客馆对雪》词:“窗竹里似风非雨,萧颼骚屑。”
清 钱谦益 《谢于昭远寄庙后茶次东坡和钱安道韵》:“睡魔迸散暑气退,松风萧颼白日永。”
“萧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iāo]
汉字 | 萧 |
---|---|
读音 | [xiāo] |
注音 | ㄒㄧㄠ |
部首 | [艹] 草字头 |
笔画 | 总笔画:11 部外:8 |
异体字 | 蕭 䔥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蕭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42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avij|avhw 仓颉:tlll 郑码:exno 四角:44227 |
笔顺编码 | 12251123234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丨フ一一丨ノ丨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竖 撇 点 |
1.草名。蒿子的一种。
2.冷落、衰败、没有生气的样子:萧条。萧然。
萧
(蕭)
xiāo ㄒㄧㄠˉ
即“艾蒿”。 冷落,没有生气的样子:萧然。萧瑟。萧索。萧飒。萧森。萧骚。萧疏。萧条。 〔萧萧〕①象声词,形容马叫声或风声,如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;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,如“华发萧萧老遂良,一身萍挂海中央”。 〔萧墙〕照壁,喻内部,如“祸起萧萧”。 姓,如南朝梁有萧统。英语 common artemisia; dejected
德语 traurig ,Xiao (Eig, Fam)
“飕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ōu]
汉字 | 飕 |
---|---|
读音 | [sōu] |
注音 | ㄙㄡ |
部首 | [风] 风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3 部外:9 |
异体字 | 颼 䬒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颼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98D5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mqvc|wrec 仓颉:hnhxe 郑码:qdnx 四角:77214 |
笔顺编码 | 3534321511254 |
笔顺笔画 | ノフノ丶ノ丨一フ一一丨フ丶 |
笔顺名称 | 撇 横折弯钩/横斜钩 撇 点 撇 竖 横 横折 横 横 竖 横撇/横钩 点 |
1.风吹(使变干或变冷):别让风飕干了。
2.拟声词。风声:飕飕地刮起风来了。
3.同“嗖”。
基本字义
飕
(颼)
sōu ㄙㄡˉ
风吹:洗的衣服被风飕干了。同“嗖”。英语 sound of wind; blow chilly
德语 blasen, spreng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