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心与脊骨。
⒉ 喻主要的辅佐人员。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。
⒊ 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。
⒋ 心思与精力。
⒌ 犹心怀。
⒈ 心与脊骨。
引晋 陆机 《五等论》:“四体辞难,而心膂获乂。”
宋 文天祥 《出真州》诗序:“予心自念,岂予死於是乎?为之踟蹰,心膂如割。”
明 皇甫濂 《悼子乘》诗:“奚但肠九迴,心膂成頽崩。”
⒉ 喻主要的辅佐人员。亦以喻亲信得力之人。
引《书·君牙》:“今命尔予翼,作股肱心膂。”
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入作心膂,出为爪牙。”
唐 司空图 《太尉琅琊王公中生祠碑》:“心膂连营,蓄雷霆於北落;股肱重镇,寄柱石於东门。”
明 夏完淳 《三国论》:“原夫 丰 配 去而 青 冀 衰, 葛 陆 尽而 吴 蜀 毙。兴替之兆,实由心膂。”
⒊ 喻重要的部门或职任。
引晋 庾亮 《让中书监表》:“今以臣之才,兼如此之嫌,而使内处心膂,外总兵权,以此求治,未之闻也。”
元 白朴 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幼读儒书,兼通韜略,为藩镇之名臣,受心膂之重寄。”
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臣愚以为朝廷於 袁世凯 等既寄以心膂,似宜尽去其牵掣。”
⒋ 心思与精力。
引晋 张华 《劳还师歌》:“将士齐心膂,感义忘其私。”
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下》:“所以 屈突、尉迟,由仇敌而愿倾心膂。”
宋 范仲淹 《谢传宣表》:“如朝廷未议解兵,臣愿奔走塞下,再竭心膂,少赎过尤。”
⒌ 犹心怀。
引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不过豪侠使气,狂醉於花月之间耳,社稷苍生,曾不繫其心膂。”
⒈ 心与脊骨,都是人体中重要的部分。比喻亲信的人。
引《三国志·卷五四·吴书·周瑜传》:「臣窃以瑜昔见宠任,入作心膂,出为爪牙,衔命出征,身当矢石。」
《文选·庾亮·让中书令表》:「今以臣之才,兼如此之嫌,而使内处心膂,外揔兵权。」
“心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īn]
汉字 | 心 |
---|---|
读音 | [xīn] |
注音 | ㄒㄧㄣ |
部首 | [心] 心字底 |
笔画 | 总笔画:4 部外:0 |
异体字 | 忄 㣺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FC3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nyny 仓颉:p 郑码:wz 四角:33000 |
笔顺编码 | 4544 |
笔顺笔画 | 丶フ丶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斜钩 点 点 |
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
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
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
4.二十八宿之一。
5.姓。
心
xīn ㄒㄧㄣˉ
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:心包。心律。心衰。心悸。 中央,枢纽,主要的:心腹。中心。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:心理。心曲。心魄。心地。心扉。衷心。心旷神怡。人心惟危。英语 heart; mind, intelligence; soul
德语 Radikal Nr. 61 = Herz (S)
“膂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lǚ]
汉字 | 膂 |
---|---|
读音 | [lǚ] |
注音 | ㄌㄩˇ |
部首 | [月] 月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14 部外:10 |
异体字 | 膐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182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tee 仓颉:yvb 郑码:syrq 四角:08227 |
笔顺编码 | 41533135342511 |
笔顺笔画 | 丶一フノノ一ノフノ丶丨フ一一 |
脊梁骨。
基本字义
膂
lǚ ㄌㄩˇ
◎ 脊梁骨:膂力(体力)。
英语 backbone, spinal column
德语 Rückgrat, Wirbelsäule (S, Bio),Stärke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