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依据,取法。
⒈ 依据,取法。
引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辩骚》:“固知《楚辞》者,体宪于 三代,而风雅于 战国,乃《雅》《颂》之博徒,而词赋之英杰也。”
⒈ 取法,作为规范。
引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「固知楚辞者,体宪于三代,而风雅杂于战国,乃雅颂之博徒,而词赋之英杰也。」
“宪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iàn]
汉字 | 宪 |
---|---|
读音 | [xiàn] |
注音 | ㄒㄧㄢˋ |
部首 | [宀] 宝盖头 |
笔画 | 总笔画:9 部外:6 |
异体字 | 憲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繁体字形 | 憲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BAA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ptfq 仓颉:jhgu 郑码:wdmr 四角:30212 |
笔顺编码 | 445312135 |
笔顺笔画 | 丶丶フノ一丨一ノフ |
笔顺名称 | 点 点 横撇/横钩 撇 横 竖 横 撇 竖弯钩 |
1.法令:宪令。
2.宪法:立宪。违宪。宪章。
3.姓。
基本字义
宪
(憲)
xiàn ㄒㄧㄢˋ
法令:宪章。宪令。宪兵。 指“宪法”:违宪。立宪。制宪。英语 constitution, statute, law
德语 Satzung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