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孔子删《诗》之说。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谓古者诗三千余篇,及至孔子,去其重,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,孔子皆弦歌之,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。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,所言必有因而然,多信之。然亦有疑者。如唐孔颖达于《诗谱序疏》中称:“如《史记》之言,则孔子之前,诗篇多矣,案书传所引之诗,见在者多,亡逸者少,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,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,未可信也。”更有甚者,如清崔述则以《论语》有“诗三百”之语,断言“当孔子之时,已止此数,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。”考今存《诗经》三百零五篇内容,历岁久远,布地辽广,而分体编排,井然有序,比音用韵,大致相近,谓此未经删汰整理,本来如此,殆难想象。凡有成就,归美一圣,固未可信,而必谓孔子未曾删诗,亦逞臆之谈。
⒉ 泛指删选诗歌。
⒈ 更有甚者,如 清 崔述 则以《论语》有“诗三百”之语,断言“当 孔子 之时,已止此数,非自 孔子 删之而后为三百也。”考今存《诗经》三百零五篇内容,历岁久远,布地辽广,而分体编排,井然有序,比音用韵,大致相近,谓此未经删汰整理,本来如此,殆难想象。凡有成就,归美一圣,固未可信,而必谓 孔子 未曾删诗,亦逞臆之谈。更有甚者,如 清 崔述 则以《论语》有“诗三百”之语,断言“当 孔子 之时,已止此数,非自 孔子 删之而后为三百也。”考今存《诗经》三百零五篇内容,历岁久远,布地辽广,而分体编排,井然有序,比音用韵,大致相近,谓此未经删汰整理,本来如此,殆难想象。凡有成就,归美一圣,固未可信,而必谓 孔子 未曾删诗,亦逞臆之谈。
引指 孔子 删《诗》之说。出自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谓古者诗三千余篇,及至 孔子,去其重,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, 孔子 皆弦歌之,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。后世以 司马迁 去古较近,所言必有因而然,多信之。然亦有疑者。如 唐 孔颖达 于《诗谱序疏》中称:“如《史记》之言,则 孔子 之前,诗篇多矣,案书传所引之诗,见在者多,亡逸者少,则 孔子 所録不容十分去九, 马迁 言古诗三千餘篇,未可信也。”
⒉ 泛指删选诗歌。
引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二九〇:“鄙人劝君割荣者,努力删诗壮盛时。”
“删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ān]
汉字 | 删 |
---|---|
读音 | [shān] |
注音 | ㄕㄢ |
部首 | [刂] 立刀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7 部外:5 |
异体字 | 刪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刪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22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mmgj 仓颉:bmln 郑码:qqak 四角:72400 |
笔顺编码 | 3535122 |
笔顺笔画 | ノフノフ一丨丨 |
笔顺名称 | 撇 横折钩 撇 横折钩 横 竖 竖钩 |
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:删改。这一句可以删去。
删
(刪)
shān ㄕㄢˉ
削除文辞中的某些字句:删除。删改。删减。删定。删节。删夷(亦作“删刈”)。删繁就简。英语 to cut; delete
德语 löschen, radieren
“诗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ī]
汉字 | 诗 |
---|---|
读音 | [shī] |
注音 | ㄕ |
部首 | [讠] 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8 部外:6 |
异体字 | 詩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詩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BD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ffy 仓颉:ivgdi 郑码:sbds 四角:34741 |
笔顺编码 | 45121124 |
笔顺笔画 | 丶フ一丨一一丨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折提 横 竖 横 横 竖钩 点 |
1.文学体裁的一种,通过有节奏、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、抒发情感。
2.(Shī)姓。
基本字义
诗
(詩)
shī ㄕˉ
文学体裁的一种,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,抒发情感:诗歌。诗话(❶评论诗人、诗歌、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、行事的著作;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)。诗集。诗剧。诗篇。诗人。诗章。诗史。吟诗。 中国古书名,《诗经》的简称。英语
poetry; poem, verse, ode
德语 Lyrik, Gedicht, Poesie, Vers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