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三关的意思

sānguān

三关


拼音sān guān
注音ㄙㄢ ㄍㄨㄢ

繁体三關

词语解释

三关[ sān guān ]

⒈  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。著名者有:(1)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。约在今之山西东南部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上》:“夫上党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,奈何举之以资强敌?”李贤注:“三关,谓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。”(2)阳平关(今陕西沔县西)、江关(今四川奉节东)、白水关(今四川旧昭化西北)。《文选·干宝〈晋纪总论〉》:“三关电扫,刘禅入臣。”李善注:“蜀有阳平、江关、白水关。”(3)平靖关、武胜关、黄岘关。在今河南信阳南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下》:“泰始中,立州于义阳郡。有三关之隘。”

⒉  (4)溢津关、瓦桥关、淤口关。在今河北雄县、霸县一带。《新五代史·周世宗纪》“﹝六年夏四月﹞辛丑,取益津关,以为霸州。癸卯,取瓦桥关,以为雄州”宋徐无党注:“世宗下三关,瓦桥、益津以建州及见,淤口关止置寨,故旧史、实録皆阙不书。”(5)明代以雁门、宁武、偏头为外三关,在今山西太原之北;以居庸、紫荆、倒马为内三关,在今河北曲阳之北。《明史·翟鹏传》:“增游兵三支,分驻雁门、宁武、偏头……又于宣、大三关间,各设劲兵。”清龚自珍《与吴虹生书》:“三关者,雁武、宁武、偏头也。在太原之北,大同之南。”清冯桂芬《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》:“曲阳在居庸、紫荆、倒马内三关之南,距倒马百二十里。”

⒊  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,说法不一。(1)指耳、目、口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夫目妄视则淫,耳妄听则惑,口妄言则乱。夫三关者,不可不慎守也。”(2)指口、手、足。《黄庭内景经·三关》:“三关之中精气深,九微之内幽且阴。”梁丘子注:“据下文,口、手、足为三关。又元阳子以明堂、洞房、丹田为三关。”

⒋  特指下丹田。

⒌  中医学名词。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,又称三指关。即风关、气关、命关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。著名者有:(1) 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。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。

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上》:“夫 上党 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,奈何举之以资彊敌?”
李贤 注:“三关,谓 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陘关。”
(2) 阳平关 (今 陕西 沔县 西)、 江关 (今 四川 奉节 东)、 白水关 (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)。 《文选·干宝〈晋纪总论〉》:“三关电扫, 刘禪 入臣。”
李善 注:“蜀有 阳平、江关、白水关。”
(3) 平靖关、武胜关、黄岘关。在今 河南 信阳 南。 《南齐书·州郡志下》:“泰始 中,立州於 义阳郡。有三关之隘。”
(4) 溢津关、瓦桥关、淤口关。在今 河北 雄县、霸县 一带。 《新五代史·周世宗纪》“﹝六年夏四月﹞辛丑,取 益津关,以为 霸州。癸卯,取 瓦桥关,以为 雄州” 宋 徐无党 注:“世宗 下三关, 瓦桥、益津 以建州及见, 淤口关 止置寨,故旧史、实録皆闕不书。”
(5) 明 代以 雁门、宁武、偏头 为外三关,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;以 居庸、紫荆、倒马 为内三关,在今 河北 曲阳 之北。 《明史·翟鹏传》:“增游兵三支,分驻 雁门、寧武、偏头 ……又於 宣、大 三关间,各设劲兵。”
清 龚自珍 《与吴虹生书》:“三关者, 雁武、宁武、偏头 也。在 太原 之北, 大同 之南。”
清 冯桂芬 《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》:“曲阳 在 居庸、紫荆、倒马 内三关之南,距 倒马 百二十里。”

⒉  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,说法不一。(1)指耳、目、口。

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夫目妄视则淫,耳妄听则惑,口妄言则乱。夫三关者,不可不慎守也。”
(2)指口、手、足。 《黄庭内景经·三关》:“三关之中精气深,九微之内幽且阴。”
梁丘子 注:“据下文,口、手、足为三关。又 元阳子 以明堂、洞房、丹田为三关。”

⒊  特指下丹田。

《黄庭内景经·脾长》:“闭塞三关握固停。”
梁丘子 注:“脐下三寸为元关,亦曰三关,言固精护气不妄施泄。”
前蜀 杜光庭 《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》:“正身心於九室,捡神气於三关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四一回:“须臾间,气透三关,转明堂,衝开孔窍,叫了一声:‘师父啊!’”

⒋  中医学名词。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,又称三指关。即风关、气关、命关。

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·四诊总括》:“四诊总括:惟凭面色识因病,再向三关诊热寒。”
注:“三关者,手虎口处风、气、命三关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三关[ sān guān ]

⒈  三个关隘的合称:(1)​ 平靖关、武阳关(即武胜关)​、黄岘关,为义阳(今河南省信阳县)​之三关。(2)​ 上党、壶口、石陉,为上党(今山西省东南部地 )​之三关。唐·章怀太子·注:「三关谓上党关、壶口关、石陉关也。」(3)​ 阳平关、江关、白水关,为蜀之三关。唐·李善·注:「蜀有阳平、江关、白水关,此为三关。」(4)​ 北周以益津(今河北省霸县)​、瓦桥(今河北省雄县)​、草桥(今河北省高阳县)​为三关,关北属辽。(5)​ 明时以居庸、紫荆、倒马为内三关。(6)​ 雁门、宁武、偏头,为山西乙则上之三官者废矣。」

《南齐书·卷一五·州郡志下》:「泰始中,立州于义阳郡。有三关之隘,北接陈、汝,控带许、洛。」
《后汉书·卷二八上·冯衍传》:「夫上党之地,有四塞之固,东带三关,西为国蔽。」
《文选·干宝·晋纪总论》:「三关电扫,刘禅入臣。」

⒉  身体食、视、听三要处。

《淮南子·诠言》:「三官交争,以义为制者,心也。」

“三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ān]  

三

汉字
读音[sān]
注音ㄙㄢ
部首[一]  一字旁
笔画总笔画:3 部外:2
异体字 叁 參 弎 ????
字形结构独体字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4E09
其它编码五笔:dggg 仓颉:mmm 郑码:cd 四角:10101
笔顺编码111
笔顺笔画一一一
笔顺名称 横 横 横

“三”字的意思

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

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

3.姓。

“三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sān ㄙㄢ
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
英语 three

德语 drei (3)​ (Num)

“关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guān]  

关

汉字
读音[guān]
注音ㄍㄨㄢ
部首[丷]  倒八
笔画总笔画:6 部外:4
异体字 關 関 闗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
字形结构上下结构
繁体字形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5173
其它编码五笔:udu 仓颉:tk 郑码:uagd 四角:80804
笔顺编码431134
笔顺笔画丶ノ一一ノ丶
笔顺名称 点 撇 横 横 撇 捺

“关”字的意思

1.使开着的物体合拢:关窗户。把抽屉关上。

2.使机器等停止运转;使电气装置结束工作状态:关机。关灯。关电视。

3.放在里面不使出来:鸟儿关在笼子里。监狱是关犯人的。

4.(企业等)倒闭;歇业:有一年,镇上关了好几家店铺。

5.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:关口。关防。山海关。嘉峪关。我的责任就是不让废品混过关去。

6.城门外附近的地区:城关。北关。关厢。

7.门闩:门插关儿。斩关落锁。

8.货物出口和进口查验收税的地方:海关。关税。

9.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:难关。只要突破这一关,就好办了。

10.姓。

“关”字的基本解释

(關)

guān ㄍㄨㄢˉ

闭,合拢:关门。关闭。关张。关停并转(zhǎn)。 拘禁:关押。关禁。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:关口。关隘。关卡(qiǎ)。关塞(sài)。关津。嘉峪关。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:海关。关税。 重要的转折点,不易度过的时机:关节。难关。年关。 牵连,联属:关连。关联。关心。关涉。关乎。关注。关于。有关。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:关饷。 姓。

英语 frontier pass; close; relation

德语 ausschalten, schließen, stilllegen, zumachen (V)​,Joch, Pass, Passhöhe (V)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