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三鬴的意思

sān

三鬴


拼音sān fǔ
注音ㄙㄢ ㄈㄨˇ

词语解释

三鬴[ sān fǔ ]

⒈  亦作“三釜”。

⒉  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。

⒊  喻菲薄的俸禄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三釜”。

⒉  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。

《周礼·地官·廩人》:“凡万民之食食者,人四鬴,上也;人三鬴,中也。”
郑玄 注:“此皆谓一月食也。六斗四升曰鬴。”

⒊  喻菲薄的俸禄。

《庄子·寓言》:“曾子 再仕而心再化,曰:‘吾及亲仕,三釜而心乐;后仕,三千钟而不洎,吾心悲。’”
宋 王安石 《酬郑闳中》诗:“三釜只知为养急,五浆非敢在人先。”
明 邵璨 《香囊记·逼试》:“事亲未得荣三釜,教子空劳授一经。”
清 柯煜 《述怀》诗:“三釜计不就,五亩遄归休。”

“三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ān]  

三

汉字
读音[sān]
注音ㄙㄢ
部首[一]  一字旁
笔画总笔画:3 部外:2
异体字 叁 參 弎 ????
字形结构独体字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4E09
其它编码五笔:dggg 仓颉:mmm 郑码:cd 四角:10101
笔顺编码111
笔顺笔画一一一
笔顺名称 横 横 横

“三”字的意思

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

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

3.姓。

“三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sān ㄙㄢ
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
英语 three

德语 drei (3)​ (Num)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