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军队的统称。
例三军过后尽开颜。——毛泽东《七律·长征》
英the army;
⒉ 古时指中军、上军、下军或中军、左军、右军。现指陆军、空军、海军。
英the three armed services;
⒈ 周 制,诸侯大国三军。中军最尊,上军次之,下军又次之。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,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。
引《周礼·夏官·司马》:“凡制军,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。王六军,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”
⒉ 军队的通称。
引《论语·子罕》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,身荷戟驰不测之 吴 军,身被数十创,名冠三军。”
唐 章孝标 《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》诗:“朱门到晓难盈尺,尽是三军喜气消。”
《说唐》第一回:“﹝ 晋王 ﹞将宫内之物,给赏三军,班师回朝。”
毛泽东 《长征》诗:“更喜 岷山 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”
⒊ 古代指步、车、骑三军。今亦称海、陆、空军为三军。
引《六韬·战车》:“步贵知变动,车贵知地形,骑贵知别径、奇道,三军同名而异用。”
⒋ 三围。
引《管子·参患》:“故凡用兵之计,三惊当一至,三至当一军,三军当一战。”
陶鸿庆 《读诸子札记·管子二》:“‘军’之本义为‘围’,后世遂为师旅之通名……‘三军当一战’者,言三围当一战也。”
⒈ 周制,诸侯大国统率三军,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。
引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「周为六军,诸侯之大者三军。」
近全军
⒉ 旧时的左、中、右三军,后为军队的通称。
引《文选·李陵·答苏武书》:「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一一回》:「曹操自引军马来迎,正逢高顺,三军混战。」
例如:「勇冠三军」。
⒊ 现代称呼陆、海、空军。
“三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ān]
汉字 | 三 |
---|---|
读音 | [sān] |
注音 | ㄙㄢ |
部首 | [一] 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3 部外:2 |
异体字 | 叁 參 弎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09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dggg 仓颉:mmm 郑码:cd 四角:10101 |
笔顺编码 | 111 |
笔顺笔画 | 一一一 |
笔顺名称 | 横 横 横 |
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
3.姓。
基本字义
三
sān ㄙㄢ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英语 three
德语 drei (3) (Num)
“军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jūn]
汉字 | 军 |
---|---|
读音 | [jūn] |
注音 | ㄐㄩㄣ |
部首 | [冖] 秃宝盖 |
笔画 | 总笔画:6 部外:4 |
异体字 | 軍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軍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19B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plj 仓颉:bkq 郑码:wwhe 四角:37504 |
笔顺编码 | 451512 |
笔顺笔画 | 丶フ一フ一丨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撇/横钩 横 撇折 横 竖 |
1.军队:我军。陆军。解放军。参军。裁军。生产大军。劳动后备军。
2.军队的编制单位,下辖若干师:第一军。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。
3.(Jūn)姓。
基本字义
军
(軍)
jūn ㄐㄩㄣˉ
武装部队:军威。军服。行(xíng )军。军功。军犬。军备。军纪。军衔。军阀。军令状。异军突起。溃不成军。军队的编制单位,是“师”的上一级。泛指有组织的集体:劳动大军。英语 army, military; soldiers, troops
德语 Armee, He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