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三气的意思

sān

三气


拼音sān qì
注音ㄙㄢ ㄑ一ˋ

繁体三氣

词语解释

三气[ sān qì ]

⒈  指太初、太始和太素之气。

⒉  指天、地、人之气。

⒊  道教语。指太阴、太阳、中和之气。

⒋  道教语。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气。

⒌  中医指六气中的第三气,即暑气,属于相火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太初、太始和太素之气。参阅《易纬·乾凿度》。

唐 吴筠 《高士咏·混元皇帝》:“玄元九仙主,道冠三气初。”
前蜀 杜光庭 《忠州谒禹庙醮词》:“三气肇胎,九元裁质。”
按,《广雅·释天》:“太初,气之始也,生於酉仲,清浊未分也。太始,形之始也,生於戌仲,清者为精,浊者为形也。太素,质之始也,生於亥仲,已有素朴而未散也。三气相接,至於子仲,剖判分离,轻清者上为天,重浊者下为地,中和为万物。”

⒉  指天、地、人之气。

《宋书·礼志一》:“王者必改正朔,易服色,以应天地三气三色。”
《小学绀珠·艺文·三坟》引 汉 马融 曰:“三气,天、地、人之气。”

⒊  道教语。指太阴、太阳、中和之气。

《太平经·名为神诀书》:“太阴、太阳、中和三气共为理,更相感动,人为枢机,故当深知之。”

⒋  道教语。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气。

《黄庭内景经·呼吸》:“留胎止精可长生,三气右徊九道明。”
梁丘子 注:“三气,谓三丹田之气。”

⒌  中医指六气中的第三气,即暑气,属于相火。

《医宗金鉴·运气要诀·六气胜复歌》“邪气有餘必有復,胜病将除復病萌”注:“时有常位者,谓胜之时在前,司天天位主之;自初气以至三气,此为胜之常也。”

“三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ān]  

三

汉字
读音[sān]
注音ㄙㄢ
部首[一]  一字旁
笔画总笔画:3 部外:2
异体字 叁 參 弎 ????
字形结构独体字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4E09
其它编码五笔:dggg 仓颉:mmm 郑码:cd 四角:10101
笔顺编码111
笔顺笔画一一一
笔顺名称 横 横 横

“三”字的意思

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

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

3.姓。

“三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sān ㄙㄢ
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
英语 three

德语 drei (3)​ (Num)

“气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qì]  

气

汉字
读音[qì]
注音ㄑㄧˋ
部首[气]  气字旁
笔画总笔画:4 部外:0
异体字 乞 氣 気 炁 暣 㫓 ???? ????
字形结构独体字
繁体字形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6C14
其它编码五笔:rnb|rtgn 仓颉:omn 郑码:my 四角:80017
笔顺编码3115
笔顺笔画ノ一一フ
笔顺名称 撇 横 横 横折弯钩/横斜钩

“气”字的意思

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

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

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

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

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

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

7.欺压:受气。

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

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

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“气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(氣)

qì ㄑㄧˋ

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 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 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 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 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 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 )。忍气吞声。 欺压:受气。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 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 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英语 steam, vapor; KangXi radical 84

德语 Ätherwellen (S)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