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指夏种、夏收和夏管。
英the three summer jobs (planting, harvesting and field management);
⒉ 指夏季的三个月。
英the three months of summer;
⒊ 夏季的第三个月,即农历六月。
英the third month of summer;
⒈ 旧称阴历四月为孟夏,五月为仲夏,六月为季夏,合称三夏。亦指夏季的第三个月。
引《乐府诗集·清商曲辞一·子夜四时歌·夏歌十八》:“情知三夏热,今日偏独甚。”
清 李颙 《夏日》诗:“炎光烁南溟,溽暑融三夏。”
⒉ 三个夏季,即三年。
引宋 晁贯之 《墨经·新故》:“凡新墨不过三夏,殆不堪用。”
⒊ 古代乐曲《肆夏》、《韶夏》、《纳夏》的总称。
引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三《夏》,天子所以享元侯也,使臣弗敢与闻。”
⒋ 农业劳动中夏收、夏种、夏管的总称。
例如:师生下农村,支援三夏。
⒈ 旧时以阴历四月为孟夏、五月为仲夏、六月为季夏,此夏季的三个月,合称为「三夏」。
⒉ 经过夏季三次,即三年之意。
引宋·晁贯之《墨经·新故》:「凡新墨不过三夏,殆不堪用。」
⒊ 古代肆夏、韶夏、纳夏三乐曲的合称。
引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「三夏,天子所以享元侯也,使臣弗敢与闻。」
“三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ān]
汉字 | 三 |
---|---|
读音 | [sān] |
注音 | ㄙㄢ |
部首 | [一] 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3 部外:2 |
异体字 | 叁 參 弎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09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dggg 仓颉:mmm 郑码:cd 四角:10101 |
笔顺编码 | 111 |
笔顺笔画 | 一一一 |
笔顺名称 | 横 横 横 |
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
3.姓。
基本字义
三
sān ㄙㄢ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英语 three
德语 drei (3) (Num)
“夏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xià]
汉字 | 夏 |
---|---|
读音 | [xià] |
注音 | ㄒㄧㄚˋ |
部首 | [夂] 折文 |
笔画 | 总笔画:10 部外:7 |
异体字 | 昰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廈 夓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90F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dhtu 仓颉:muhe 郑码:anrs 四角:10407 |
笔顺编码 | 1325111354 |
笔顺笔画 | 一ノ丨フ一一一ノフ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横撇/横钩 捺 |
1.夏季,一年的第二季,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。
2.指中国:华夏。
3.朝代名。1.(约前2070—约前1600年)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。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。曾建都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、阳翟(今河南禹县)等地。传到桀,为商汤所灭。2.十六国之一(407—431)。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。建都统万城(今陕西靖边东北)。为吐谷浑所灭。3.(1032—1227)。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(hào)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。建都兴庆(今宁夏银川),史称西夏。为蒙古所灭。
基本字义
夏
xià ㄒㄧㄚˋ
一年的第二季:夏季。夏天。夏令。夏播。夏熟。夏粮。中国朝代名:夏代。夏历。指中国:华夏。姓。英语 summer; great, grand, big
德语 Sommer (S),alter Name für China (S),Xia Dynastie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