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见“三匝”。
⒈ 亦作“三帀”。
⒉ 三周。
引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﹝ 楚军 ﹞围 汉王 三帀。”
《晋书·王忱传》:“忱 与宾客十许人,连臂被髮裸身而入,绕之三帀而出。”
唐 李白 《猛虎行》:“有时六博快壮心,遶牀三匝呼一掷。”
⒊ 形容反复盘旋。
引三国 魏 曹操 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”
唐 蒋冽 《夜飞鹊》诗:“何啻飞三匝,犹言未得枝。”
“三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ān]
汉字 | 三 |
---|---|
读音 | [sān] |
注音 | ㄙㄢ |
部首 | [一] 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3 部外:2 |
异体字 | 叁 參 弎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09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dggg 仓颉:mmm 郑码:cd 四角:10101 |
笔顺编码 | 111 |
笔顺笔画 | 一一一 |
笔顺名称 | 横 横 横 |
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
3.姓。
基本字义
三
sān ㄙㄢ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英语 three
德语 drei (3) (Nu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