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省甲的意思

shěngjiǎ

省甲


拼音shěng jiǎ
注音ㄕㄥˇ ㄐ一ㄚˇ

词语解释

省甲[ shěng jiǎ ]

⒈  轻装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轻装。

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至春,省甲士卒,循 河 湟 漕穀至 临羌,以眎 羌 虏,扬威武,传世折衝之具。”

“省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shěng]   [xǐng]  

省

汉字
读音[shěng][xǐng]
注音ㄕㄥˇ|ㄒㄧㄥˇ
部首[目]  目字旁
笔画总笔画:9 部外:4
异体字 㗂 䁞 䚇 渻 ???? ???? ???? ???? ???? 省
字形结构上下结构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7701
其它编码五笔:ithf 仓颉:fhbu 郑码:koml 四角:90602
笔顺编码234325111
笔顺笔画丨ノ丶ノ丨フ一一一
笔顺名称 竖 撇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

“省”字的意思

[shěng]

1.行政区划单位。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,直属中央。省下设若干市、县。

2.指省会:进省开会。

3.减免;节约。与“费”相对:省一道工序。省钱。

4.简略:省称。省写。

5.古官署名:尚书省。中书省。

[xǐng]

1.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:反省。

2.觉悟;明白:省悟。昏迷不省。

3.探望;问候(多指对长辈、亲属):省亲。

“省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shěng ㄕㄥˇ

地方行政区域:省份。省会。节约,不费:省钱。省事。省吃俭用。简易,减免:省略。省称。省写。中国古官署名:中书省(a.魏晋开始设置,总管国家政务,历代有所沿革,唐初设“中书、尚书、门下”三省共管政事;b.元代“中书省”兼管“尚书省”的职权,权更重,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,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“行中书省”,简称“省”,是现在“省”的来历)。尚书省。门下省。秘书省。古代称王宫禁地:省中。省闼(禁中)。

其它字义

xǐng ㄒㄧㄥˇ

检查:反省(检查自己)。省察(考察)。吾日三省吾身。知觉,觉悟:省悟。发人深省。看望父母、尊亲:省亲。省视。

英语 province; save, economize

德语 Provinz (V)​,sparen ,begreifen, nachvollziehen (V)

“甲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jiǎ]  

甲

汉字
读音[jiǎ]
注音ㄐㄧㄚˇ
部首[田]  田字旁
笔画总笔画:5 部外:0
异体字 呷 鉀 ???? ???? 胛
字形结构独体字
统一编码基本区 U+7532
其它编码五笔:lhnh 仓颉:wl 郑码:kib 四角:60500
笔顺编码25112
笔顺笔画丨フ一一丨
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横 竖

“甲”字的意思

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

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

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

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

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
“甲”字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jiǎ ㄐㄧㄚˇ

天干的第一位,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:甲子。花甲(六十岁的人)。 居于首位的,超过所有其它的:甲等。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:一甲(名为“进士及第”);二甲(名为“进士出身”);三甲(名为“同进士出身”)。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,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:盔甲。甲兵。甲士。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:甲板。装甲车。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:龟甲。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:指甲。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:保甲。甲长。 植物果实的外壳:甲坼(外表裂开)。 古同“胛”,肩胛。

英语 armor, shell; fingernails; 1st heavenly stem

德语 der erste der zehn "Himmelsstämme" des chinesischen Kalenders (S)​,Methyl, Methyl-Gruppe (S, Chem)​,Morgen (Mg, altes Flächenmaß)​ (S)​,Schild, Schutzschild, Panzerung, Rüstung (S)​,das erste, erstklassig (Adj)​,Jia (Eig, Fam)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