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见“渗泄”。
⒈ 见“渗洩”。亦作“渗泄”。
⒉ 泄露;泄漏。
引元 杨梓 《豫让吞炭》第二折:“韩 魏 二君,与我谨守堤岸,不可渗洩。”
明 唐顺之 《赠蔡年兄道卿序》:“夫聚其全气与力,无所渗洩而一以输之於道,至於久而未有闻焉者,吾不信也。”
清 魏源 《默觚上·学篇十三》:“生气渗泄,外强中乾,而仁之存者寡矣。”
⒊ 指侵蚀财货。
引《元典章·户部八·市舶》:“如曾停泊他处,将贩到物货转变渗泄作弊,及抄填不尽或因事发露到官,即从漏舶法断没。”
⒋ 中医谓利尿。
引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咸味涌泄为阴,淡味渗泄为阳。”
王冰 注:“渗泄,小便也。”
《元史·方技传·李杲》:“今用渗泄之剂而病亦甚者,是气不化也。”
“渗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èn]
汉字 | 渗 |
---|---|
读音 | [shèn] |
注音 | ㄕㄣˋ |
部首 | [氵] 三点水 |
笔画 | 总笔画:11 部外:8 |
异体字 | 滲 涁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繁体字形 | 滲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6E1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icde 仓颉:eikh 郑码:vzgp 四角:33122 |
笔顺编码 | 44154134333 |
笔顺笔画 | 丶丶一フ丶一ノ丶ノノノ |
笔顺名称 | 点 点 提 撇折 点 横 撇 捺 撇 撇 撇 |
液体慢慢地透过或漏出:渗水。包扎伤口的绷带上渗出了血。雨水都渗到地里去了。
基本字义
渗
(滲)
shèn ㄕㄣˋ
◎ 液体慢慢地透入或漏出:渗透。渗水。渗漏。渗漉(水透漏下滴)。渗漓。
英语 soak through, infiltrate
德语 erschrecken, erschrecken ,sickern (V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