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旧时民间曲艺的一种。由莲花落发展而成。用锣、鼓、铙、钹等多种打击乐器伴奏,以演唱故事人物。
⒈ 旧时民间曲艺的一种。由莲花落发展而成。用锣、鼓、铙、钹等多种打击乐器伴奏,以演唱故事人物。
引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岁时记·封台》:“戏剧之外,又有托偶、影戏、八角鼓、什不闲……什不闲有旦有丑而无生,所唱歌词别有腔调,低徊婉转,冶荡不堪, 咸 同 以前颇重之,近亦如《广陵散》矣。”
⒈ 一种曲艺演唱的形式。演唱时,由歌者二、三人各执竹板、小锣、小镲等乐器,分饰旦、丑两种脚色;另有一人专司其他各种乐器,如单皮、堂鼓、铙钹、冬字锣、疙瘩等。因又唱又打闲不住,故称为「什不闲」。也作「什不闲儿」、「什不闲」。
⒉ 将扁鼓、汤锣和小钹等数件打击乐器扎在方形木架上,然后将敲击扁鼓、汤锣的薄木板用绳系在一起,小钹也固定在一块薄木板上,后一端系绳。一人用两手同时拉两根绳,三件乐器就可同时发声。多用于伴奏西洋镜的说唱。也作「什不闲儿」、「什不闲」。
“什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shí] [shén]
汉字 | 什 |
---|---|
读音 | [shí][shén] |
注音 | ㄕˊ|ㄕㄣˊ |
部首 | [亻] 单人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4 部外:2 |
异体字 | 䦹 十 什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C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wfh 仓颉:oj 郑码:ned 四角:24200 |
笔顺编码 | 3212 |
笔顺笔画 | ノ丨一丨 |
笔顺名称 | 撇 竖 横 竖 |
[shí]
1.由十个合成的一组。古代户籍十家为什,军队十人为什,《诗经》的雅、颂十篇为什。
2.同“十”:什一(十分之一)。什百(十倍或百倍)。
3.各种的;杂样的:什锦。什物。
4.诗篇:篇什。佳什。
[shén]1.〔什么〕疑问代词。
2.表示疑问:想什?。干什?
3.表示虚指或任指:他仿佛想说什。他什都不怕。
基本字义
什
shí ㄕˊ
十(多用于分数或倍数):什百(十倍和百)。什一(十分之一)。什袭珍藏(形容极其珍重地收藏物品)。各种的,各样的:什锦(各种各样东西凑成的食品)。什物。诗篇:篇什。雅什。其它字义
什
shén ㄕㄣˊ
◎ 〔什么〕a.代词,表示疑问,如“什什人?”b.代词,指不确定的事物,如“没什什问题”(“assorted么”均读轻声)。
英语 file of ten soldiers; mixed, miscellaneous
德语 zehnte, zehnter
“不”字共有2个读音: [bù] [fǒu]
汉字 | 不 |
---|---|
读音 | [bù][fǒu] |
注音 | ㄅㄨˋ|ㄈㄡˇ |
部首 | [一] 一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4 部外:3 |
异体字 | ???? ???? 否 柎 不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4E0D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gii|dhi 仓颉:mf 郑码:gi 四角:10900 |
笔顺编码 | 1324 |
笔顺笔画 | 一ノ丨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撇 竖 点 |
[bù]
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
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
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
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
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
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
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
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
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基本字义
不
bù ㄅㄨˋ
副词。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其它字义
不
fǒu ㄈㄡˇ
◎ 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英语 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德语 nein,nicht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