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成捆的蒲柳。
⒉ “束薄为脯”的省语。谓有意混淆是非。
⒈ 成捆的蒲柳。
引《诗·王风·扬之水》:“扬之水,不流束蒲。”
郑玄 笺:“蒲,蒲柳。”
⒉ “束薄为脯”的省语。谓有意混淆是非。参见“束蒲为脯”。
引宋 王应麟 《困学纪闻·考史》:“箝语燔书, 秦 欲愚其民而不能愚 陈涉 ;指鹿束蒲, 高 欲愚其君而不能愚 子婴。”
翁元圻 注:“《艺文类聚》引《史记》云:‘ 赵高 将为乱,先设验,束蒲以为脯,惑 二世,有言蒲者诛之。’今《史记》无。”
“束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ù]
汉字 | 束 |
---|---|
读音 | [shù] |
注音 | ㄕㄨˋ |
部首 | [木] 木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7 部外:3 |
异体字 | 捒 ????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675F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gkii|skd 仓颉:dl 郑码:fjvv 四角:50906 |
笔顺编码 | 1251234 |
笔顺笔画 | 一丨フ一丨ノ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撇 捺 |
1.捆绑;系(jì):束缚。腰束皮带。
2.量词。用于捆起来的东西:一束鲜花。
3.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:约束。拘束。束手束脚。
4.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:花束。光束。
5.事情的结末:收束。结束。
6.姓,作姓氏,仍然读作“shù”。山东汶上城东有"朿"姓,音同捆,与束不同。
基本字义
束
shù ㄕㄨˋ
捆住,系:束缚。束装(整理行装)。束发(fà)。束之高阁。束手无策。量词,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:束修(十条干肉,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,后指给老师的报酬)。聚集成一条的东西:光束。电子束。控制,限制:束身。无拘无束。事情的结末:收束。结束。姓。英语 bind, control, restrain; bale
德语 binden, schnüren (V)
“蒲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pú]
汉字 | 蒲 |
---|---|
读音 | [pú] |
注音 | ㄆㄨˊ |
部首 | [艹] 草字头 |
笔画 | 总笔画:13 部外:10 |
异体字 |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4B2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aigy|aisu 仓颉:teib 郑码:evfb 四角:44127 |
笔顺编码 | 1224411251124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丨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丨丶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竖 点 点 提 横 竖 横折钩 横 横 竖 点 |
香蒲,俗称蒲草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生于水边或池沼内。根状茎横生,花穗形状像蜡烛。叶片供编织,根状茎可提取淀粉。
基本字义
蒲
pú ㄆㄨˊ
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池沼中,高近两米。根茎长在泥里,可食。叶长而尖,可编席、制扇,夏天开黄色花(亦称“香蒲”):蒲黄(蒲的花粉)。蒲棒。蒲草。蒲绒。蒲扇。指“菖蒲”:蒲节。蒲月(指农历五月)。庵,用草盖的圆形屋。古同“匍”,匍伏。姓。英语 type of rush; vine
德语 Riedgras (S),Schilfgrase (S),Pu (Eig, Fa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