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文学和艺术,有时指文学或表演艺术。
例文艺作品。
文艺演出。
英literature and art;
⒉ 指写作技巧。
英writing technique;
⒊ 经术。
例文艺日进。
英article;
⒈ 亦作“文蓺”。
⒉ 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学问。
引《大戴礼记·文王官人》:“有隐於知理者,有隐於文艺者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洪 祖父学无不涉,究测精微,文蓺之高,一时莫伦。”
明 汪道昆 《洛水悲》:“论君家文艺呵,真箇是人文纪纲。”
《天雨花》第一回:“我思女子之中,若通些文艺,必竟脱俗。”
⒊ 指文学创作。
引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养气》:“是以吐纳文蓺,务在节宣。”
⒋ 官名。即 唐 代所置之文学。
引宋 赵令畤 《侯鲭录》卷二:“王钦若 仲至,仁宗 时名儒, 原叔 之子,大臣荐文艺,召试学士院。”
⒌ 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。《新唐书》、《金史》均有“文艺传”,记文艺家事迹。
引宋 孙奕 《履斋示儿编·史体因革》:“传之为体,大抵记公卿之行事, 曄 始传文苑, 隋 曰文学, 唐 曰文艺。”
⒍ 文学与艺术。
引鲁迅 《坟·论睁了眼看》:“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,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。”
毛泽东 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结论三:“我们不赞成把文艺的重要性强调到错误的程度,但也不赞成把文艺的重要性估计不足。”
⒈ 撰述、写作之事。
引《大戴礼记·文王官人》:「有隐于文艺者,有隐于廉勇者。」
⒉ 文学与艺术的合称。包括文学、美术、音乐、建筑等。
“文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wén]
汉字 | 文 |
---|---|
读音 | [wén] |
注音 | ㄨㄣˊ |
部首 | [文] 文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4 部外:0 |
异体字 | |
字形结构 | 独体字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6587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ygy 仓颉:yk 郑码:so 四角:00400 |
笔顺编码 | 4134 |
笔顺笔画 | 丶一ノ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 撇 捺 |
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
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
3.文言:半文半白。
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
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
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
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
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
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
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基本字义
文
wén ㄨㄣˊ
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 刺画花纹:文身。 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 ➊ 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 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 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 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 掩饰:文过饰非。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 姓。英语 literature, culture, writing
德语 Radikal Nr. 67 = Kultur, Literatur, Schrift (Sprachw),Sprache, Schrift, Lehre (S),Wen (Eig, Fam)
“艺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yì]
汉字 | 艺 |
---|---|
读音 | [yì] |
注音 | ㄧˋ |
部首 | [艹] 草字头 |
笔画 | 总笔画:4 部外:1 |
异体字 | 藝 秇 埶 萟 兿 蓺 㙯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藝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827A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anb 仓颉:tn 郑码:eyda 四角:44717 |
笔顺编码 | 1225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丨フ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竖 横折弯钩/横斜钩 |
1.技能;技术:工艺。手艺。园艺。艺高人胆大。
2.艺术:文艺。曲艺。艺人。
3.准则;限度:贪贿无艺。
4.姓。
艺
(藝)
yì ㄧˋ
才能,技能,技术:工艺。技艺。文艺。艺人。艺术(①戏剧、曲艺、音乐、美术、建筑、舞蹈、电影、诗和文学等的总称;②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、方法;③形状独特而美观的)。艺苑奇葩。艺高人胆大。 种植:园艺。 准则、法度、限度:“骄泰奢侈,贪欲无艺。”英语 art; talent, ability; craft
德语 Kunst (Kuns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