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五声六律。指音乐。
⒉ 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。
⒈ 五声六律。指音乐。
引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汉 兴,乐家有 制氏,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太乐官。”
《南齐书·临川献王映传》:“映 善骑射,解声律。”
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逸文》:“周 衰, 郑 卫 之音作,《诗》之声律废也。”
⒉ 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。
引南朝 齐 周颙 《重答张长史书》:“佛教所以义夺情灵,言诡声律,盖谓即色非有,故檀絶於羣家耳。”
五代 王周 《自喻》诗:“七岁辨声律,勤苦会诗赋。”
宋 苏轼 《眉州远景楼记》:“始朝廷以声律取士,而 天圣 以前学者犹袭 五代 文弊,独吾州之士,通经学古,以 西汉 文词为宗师。”
王力 《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》:“中国 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,主要是两件事:第一是对偶,第二是声律。”
⒈ 文字的声调与格律,多指诗赋而言。
“声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ēng]
汉字 | 声 |
---|---|
读音 | [shēng] |
注音 | ㄕㄥ |
部首 | [士] 士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7 部外:4 |
异体字 | 磬 聲 |
字形结构 | 上下结构 |
繁体字形 | 聲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8F0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fnr 仓颉:gah 郑码:bxm 四角:40207 |
笔顺编码 | 1215213 |
笔顺笔画 | 一丨一フ丨一ノ |
笔顺名称 | 横 竖 横 横折 竖 横 撇 |
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
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
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
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
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
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
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基本字义
声
(聲)
shēng ㄕㄥˉ
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:声音。声带。消息,音讯:声息。不通声气。说出来让人知道,扬言,宣称:声明。声辩(公开辩白)。声泪俱下。声嘶力竭。名誉:名声。音乐歌舞:声伎(女乐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声色。英语 sound, voice, noise; tone; music
德语 Ton, Stimme (Mus),Laut
“律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lǜ]
汉字 | 律 |
---|---|
读音 | [lǜ] |
注音 | ㄌㄩˋ |
部首 | [彳] 双人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9 部外:6 |
异体字 | 律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F8B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tvfh|tvgh 仓颉:holq 郑码:oixb 四角:25207 |
笔顺编码 | 332511112 |
笔顺笔画 | ノノ丨フ一一一一丨 |
1.法律;规则:定律。规律。纪律。
2.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,合称十二律。
3.旧诗的一种体裁:五律。七律。排律。参看〖律诗〗。
4.约束:律己。律人。自律。
5.姓。
基本字义
律
lǜ ㄌㄩˋ
法则,规章:纪律。法律。定律。规律。清规戒律。律师。约束:律己。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声音分为六律(阳律)和六品(阴律)。合称“十二律”:律吕(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,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,从低音管算起,成奇数的六个管称“律”;成偶数的六个管称“吕”,后来“律吕”作为音律的统称)。旧诗的一种体裁:律诗。姓。英语 statute, principle, regulation
德语 Ges. : Gesetz, Gesetz (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