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疏废”。
⒉ 废弛。
⒈ 亦作“疎废”。废弛。
引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“旄丘之葛兮,何诞之节兮” 毛 传“兴也” 汉 郑玄 笺:“土气缓则葛生阔节。兴者,喻此时 卫 伯 不恤其职,故其臣於君事亦疏废也。”
汉 蔡邕 《上封事陈政要七事》:“臣自在宰府,及备朱衣,迎气五郊,而车驾稀出,四时至敬,屡委有司,虽有解除,犹为疎废。”
“疏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shū]
汉字 | 疏 |
---|---|
读音 | [shū] |
注音 | ㄕㄨ |
部首 | [疋] 楚字底 |
笔画 | 总笔画:12 部外:7 |
异体字 | 疋 疎 ???? ???? 梳 蔬 踈 䟽 ???? ???? |
字形结构 | 左右结构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758F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nhyq|nhyk 仓颉:nmyiu 郑码:xizn 四角:10112 |
笔顺编码 | 521214154325 |
笔顺笔画 | フ丨一丨一丶一フ丶ノ丨フ |
笔顺名称 | 横撇/横钩 竖 横 竖 提 点 横 撇折 点 撇 竖 竖弯钩 |
1.清除阻塞使通畅;疏通:疏导。疏浚。
2.事物之间距离远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(跟“密”相对):疏林。疏星。
3.关系远;不亲近:疏远。亲疏。
4.不熟悉;不熟练:生疏。荒疏。
5.疏忽:疏于防范。
6.空虚:志大才疏。
7.分散;使从密变稀:疏散。仗义疏财。
8.姓。
9.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;条陈:上疏。奏疏。
10.古书的比“注”更详细的注解;“注”的注: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疏
shū ㄕㄨˉ
去掉阻塞使通畅:疏导。疏通。疏浚。疏解(jiě)。 分散:疏散。仗义疏财。 事物间距离大,空隙大,与“密”相对:疏密。疏松。疏朗。疏旷。疏阔。疏落(luò)。稀疏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 不亲密,关系远的:亲疏。疏远。 不细密,忽略:疏忽。 空虚:志大才疏。 不熟悉:生疏。 粗劣:疏食。疏粝。 古同“蔬”,蔬菜。 分条说明的文字:上疏(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)。奏疏。注疏(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)。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。 姓。英语 neglect; careless, lax
德语 spärlich (Adj),dünn ,karg
“废”字共有1个读音: [fèi]
汉字 | 废 |
---|---|
读音 | [fèi] |
注音 | ㄈㄟˋ |
部首 | [广] 广字旁 |
笔画 | 总笔画:8 部外:5 |
异体字 | 廢 廃 |
字形结构 | 半包围结构 |
繁体字形 | 廢 |
统一编码 | 基本区 U+5E9F |
其它编码 | 五笔:ynty|onty 仓颉:iive 郑码:tgxs 四角:00247 |
笔顺编码 | 41353544 |
笔顺笔画 | 丶一ノフノフ丶丶 |
笔顺名称 | 点 横 撇 撇折 撇 横撇/横钩 捺 点 |
1.不再使用;不再继续:废除。半途而废。这个煤窑废了。
2.荒芜;衰败:废园。废墟。
3.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:废话。废报纸。废钢铁。
4.肢体伤残:残废。废疾(残疾)。
5.废黜。
基本字义
废
(廢)
fèi ㄈㄟˋ
停止,不再使用:废弛(应该施行而不施行)。废除。废黜(罢免,革除)。废帝(被废黜的皇帝)。废弃。废止。废置。因噎废食。没有用的,失去效用的:废话。废品。废墟(受到破坏之后变成荒芜的地方)。没有用的东西:修旧利废。利用“三废”(“三废”,废气、废水、废渣)。荒芜,衰败:田园荒废。几经兴废。重伤或杀死某人:废了他。英语 abrogate, terminate, discard
德语 aufgeben; fallenlassen ,invalid(e);körperlich behindert ,unbrauchbar; Abfall